安居镇依托自身优势,提升场镇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努力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安居于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建县,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安居依山傍水,,地处涪江、琼江交汇处,形成了“两江六岸”的独特自然风光。
安居地处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位置,水路交通发达,向上溯及川西,向下可通达重庆、武汉等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AAAA旅游景区——安居古城,被专家和游客誉为“中国第四大古城”。
镇域面积:56.7平方公里,下辖村庄数量:13个,镇域常住人口:4万人,镇区常住人口:1.8万人,2016年镇GDP:7907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公共财政收入:4176万元。
安居镇一直坚持“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农旅、文旅、商旅、城旅等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丰富各种旅游业态。引进特色酒吧、工艺品、餐饮、住宿等特色商户1000余家,形成了火神庙街旅游工艺品、兴隆街特色餐饮、西街文化娱乐三条特色街区。
成立专门公司,立足当地特色,创意创新,加快旅游商品设计研发,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挖掘本地民俗,以本地居民为主体,推出水云龙、火龙演出、川剧变脸等民俗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带动作用:发挥安居古城极核作用,推进农民市民化,带动农村人口和外地经商人员向安居镇转移,引导从事旅游服务业相关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给予优惠、帮助扶持、贴心服务,吸引市外业主到安居镇经商置业。
土地利用情况:安居镇积极落实利用好重庆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农转城政策、土地复垦政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巴渝新居建设政策),切实保障农民聚居点建设和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建设用地;严格落实土地保护政策,新编制完成安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1-2020),坚持集约利用土地,严守耕地红线。
主要成效:场镇功能日趋完善,初步形成安居古城核心景区旅游环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规范导视系统,实施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保护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
城镇风貌逐渐规范,对安居古城景区的绝大部分古街房屋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完成主要古街水、电、气、广播、电信等管线入地工程,形成集明清、民国元素于一体古色古香的小城风貌。
传统文化保护:安居镇始终把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魂和根,把文化融入建筑、融入产品、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编制了《安居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对场镇内226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了全面普查,逐一登记造册,并根据现状制定了保护修缮方案。成立安居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安居古城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进行多方搜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
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安居民俗文化,推出了皇帝出巡、花轿迎亲等一系列与游客互动体验的民俗文化活动;适时举办中国四大古城文化节、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国际舞龙争霸赛等节会,全面展示了安居的多元文化,彰显了安居的独特魅力。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相关道路新建、改造,新建二三级污水管网、二三级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自来水管网等,实施景区入口及景区重要节点美化亮化工程。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幼儿园2座、村级卫生所8个、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6处,完善改造11处,新建商贸中心、商贸市场和客运站,布置覆盖场镇的免费WIFI实现景区网络化、智能化。
规划建设管理创新:成立重庆安居古城华夏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推进特色小城镇项目建设和古城保护开发工作。
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推动实施镇村社“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建立镇行政服务中心,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体系。成立镇综治、市政、消防、环卫等专业队伍,切实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社会事务。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
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中铁置业集团共同成立中铁安居公司,对安居古城景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开发,支持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PPP模式参与项目。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三特色”“三集聚”为建设目标,突出特色产业、特色风貌、特色功能和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以“两加强三完善”为重要抓手,提升场镇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
力争到2020年把安居古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全国知名古城文化品牌示范区,努力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产业培育:利用安居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实施一批文化项目、塑造一批文化品牌、举办一批文化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景区内部车辆分流;开展市域铁路计划延伸进安居的前期研究,打通北翼片区融合发展通道;完成安居自来水厂扩容增效等工程,保障安居古城用水、用电、用气需求。
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努力让安居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文化传承:增加安居古城的艺术气息与文化底蕴,形成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生存。做好龙文化的资源延展空间,及其龙的主题文化产品。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67号)
《中共铜梁县委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铜梁委〔201449 号)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住建部优秀期刊《小城镇建设》是学委会的会刊。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