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和快速扩张后,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并确立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我们通过覆盖全国多年的大量精细化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浮现出的四方面现实问题,即快速空间扩张与过度呼吁存量规划之间的悖论、局部人口收缩与泛在规划人口膨胀之间的悖论、中高强度建筑开发与低密度人类活动之间的悖论,以及行政地域的城市和作为实体地域的城市之间的悖论,客观认知这些悖论,对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最后文末提出了针对中国城市化的政策建议和简要的行动方案。
这里放上本文的简短概要,详见《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第2期(http://www.upforum.org/current.php?id=489)。
中国城市化的四个现实问题
(1)快速空间扩张与过度呼吁存量规划之间的悖论
中国过去30余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空间扩张是城市开发的主要形式,但通过2000-2013年全国的时序数据分析表明,城市未来的存量开发不应当一刀切成为大部分城市开发的主体形式。
(2)局部人口收缩与泛在规划人口膨胀之间的悖论
基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综合测算,中国所有城市存在着180个收缩城市。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全国有约三分之一的街道乡镇人口密度都呈现下降态势。基于识别的180个收缩城市,进一步地收集的了其中64个城市总体规划资料(此工作还在进行中),我们发现以上城市的规划所预测的未来人口都处于上升状态,即体现了“膨胀的规划、收缩的城市”的现象,也说明了人口收缩现象并没有被中国城市规划的编制所重视。
(3)中高强度建筑开发与低密度人类活动之间的悖论
中国的新区开发,往往对应中低强度的建筑开发。总体而言,新开发的城区相比成熟的旧城区,人类活动强度显著低下,这与城市人口由传统中心区向市郊密度递减的分布规律是基本符合的。总体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高,K值越小,即直辖市的最低,而县级市的K值最高,这说明县级市的新区和老区差异最小。
此外,我们相关的另一个研究(Long,2016)也显示新区相比老区,对应着更大地块的物理空间开发,更低的城市功能承载,以及极低的人类活动强度。
(4)行政地域的城市和作为实体地域的城市之间的悖论
长期以来,中国对于“城市”的界定一直存在着行政地域(城市管辖权对应的空间范围)和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范围)的“二元性”割裂。中国存在着大量游离于统计和行政体制之外大量被忽略的城市。如果以100个交叉口作为最小的城市门槛,则中国有4629个城市,其中3340个位于现有城市的市区边界之外。
总体上,通过分析覆盖整个中国的既涵盖物理空间也囊括社会活动的精细化数据,笔者发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四个现实问题。虽然笔者承认这些现实问题可能仅存在于城市发展的特定阶段,但当下仍不容忽视。在下一个阶段的城市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这些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诸多宏伟的城市群战略、城市规划策略(如存量规划)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面临不能实现或浪费的局面。结合本文分析的中国城市化的四方面现实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针对中国城市化的政策建议和简要的行动方案。
更多内容,请点击微信下方菜单回复数字即可查询。
请搜索微信号“Beijingcitylab”关注。

Email:BeijingCityLab@gmail.com
Emaillist: BCL@freelist.org
新浪微博: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微信号:beijingcitylab
网址: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
责任编辑: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