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于10月16-17日在成都天府新区西博城成功召开,会议聚焦“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主题,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到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发展策略,既有大都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也有中小城市综合交通治理,微观层面关注出行安全、提升出行品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城市交通领域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1250余名代表与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北规院”)交通规划所和信息中心,精心策划、积极参与,以郑猛、张晓东两位同志带队共7人赴成都考察学习,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与交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途径。
北规院积极投稿学术论文,录用3篇,涉及道路规划、铁路客运枢纽、老城保护、公交场站等热点研究方向,其中周嗣恩博士撰写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红线规划的若干思考》获得本届交通规划年会的优秀论文;发挥重要组织与保障作用,北规院承办了“国际观察与本土解读”专题论坛;李惟斌、孔令铮、舒诗楠三位同志在会上宣讲发言。
论文宣讲
李惟斌《北京首条自行车高速路规划实践》
北规院李惟斌高级工程师在“品质交通与城市品质”专题论坛就自行车专用路交流北京经验,分享《北京首条自行车高速路规划实践》。介绍北京首条自行车高速路规划过程及思考,以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闯出一条路、从点到线、以线带面”的实施路径,推动全市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并改善出行环境品质,重塑市民出行行为,并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重新掀起自行车复兴回归全国性的舆论热潮。
舒诗楠《对标多伦多Sidewalk:北京的思考与行动》
北规院舒诗楠博士在“未来交通模式探索”青年论坛分享了《对标多伦多Sidewalk:北京的思考与行动》。对标Sidewalk Toronto,将北京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迫切需要和国土空间体系规划相结合,通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有序规划建设,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探索形成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和实施路径。
孔令铮《东京2040:面向未来、自由出行、促进交流的城市交通规划》
北规院孔令铮工程师在“国际观察与本土解读”专题论坛分享了《东京2040:面向未来、自由出行、促进交流的城市交通规划》。从规划中的交通和交通中的规划两方面总结《东京2040》提出了七大战略30条政策方针中交通相关九大特点,并从坚持依法协调利益关系、规划认识同步时代形势、愿景蓝图推动社会发展三个方面阐述对北京的借鉴意义。
专题论坛
“国际观察与本土解读”专题论坛由郑猛副所长主持,旨在探世界东西经验,瞧中国城市死生,请进来助力本土规划,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
周江评《三城记:从北欧经验反思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周江评副教授分享了《三城记:从北欧经验反思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从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三城的考察,反思我国公交与城市发展的得与失。如三座城市虽人均收入水平很高,气候不尽理想,但仍建设了体系化的自行车设施,促进了自行车、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公交以人为本,满足乘客(居民)多种需求满足,简化程序,将换乘点打造成了生活中心;站点是展示城市品味、历史重要的窗口;借一定的设施服务冗余,给乘客出行最大可靠性和便利性。
王如昀《伦敦:城市更新视角下的交通规划》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朝阳分局局长助理王如昀分享了《伦敦:城市更新视角下的交通规划》。对伦敦在城市更新中如何科学处理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的关系,避免“大城市病”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为北京等超大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王璎珞《走着瞧: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anes’Walk in China》
一览众山小志愿者,Jane's Walk负责人王璎珞城市设计师分享了《走着瞧: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anes’Walk in China》。Jane’s walk徒步活动是为了把草根化的营造活动引入传统的规划行业,提供一个规划师与公众交流的平台。怎样规划组织一场城市街道主题的公众参与活动?大家对城市街道都会有怎样的吐槽?脑洞大开如何改造高架路?什么是大家眼中的可步行街道?复盘2019Jane’s walk,带大家感受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郑猛《迈向共同繁荣的公交改革发展之路——国际观察与武汉实践》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交通研究室主任郑猛高级规划师分享了《迈向共同繁荣的公交改革发展之路——国际观察与武汉实践》。基于效率和繁荣的视角,阐述新时期公交优先战略重点应重塑地面公交,走向多元化、体系化、复合化、精细化;基于国际公交改革和武汉改革实践全景式剖析,探寻了中国本土化公交改革重点、策略、机制与经验和启示。
黎晴《居民出行行为的本土趋势与国际对比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综合交通研究所黎晴所长分享了《居民出行行为的本土趋势与国际对比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对作为交通规划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出行行为变化趋势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借鉴国际城市对出行行为的分析研究,对比我国目前的居民出行调查与分析方法,提出应以“治理”作为居民出行行为分析新视角。
吴晓飞《碳积分”模式下超大城市低排放区全流程管控研究》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吴晓飞分享了《碳积分”模式下超大城市低排放区全流程管控研究》。针对传统低排放区管理模式的不足,通过分析国际低排放区成功经验,引入“碳积分”概念。基于多种“碳积分”管控模式下,提出从方案规划到反馈机制全流程的低排放区管控方案,为新形势下各大城市低排放区实施探索提供参考。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内交通规划行业的引领者,将立足北京,探索和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方向,推动先进交通发展理念落地,为建设交通强国、北京四个中心添砖加瓦。
下一步
将陆续发布
“国际观察与本土解读”论坛
各专家详细演讲内容
敬请期待
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