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浜村昆曲学社坐落于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由村子里四栋荒废的老房子加以重建和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约2700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400平米。首层主要包括多功能厅、戏台、舞蹈练习室、活动室等;二层主要为半开敞的活动室。

不变的坚持:昆曲学社沿河景观 ? 张广源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民宅的院落格局,保持村落的尺度和风貌,充分尊重原有村落肌理,保持了原来院落格局和水陆关系,将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新空间植入其中,追求某种轻介入的感觉。平面布置基本沿用原有民房轮廓,保持沿河小路的原有宽度。

不变的坚持:夜色中与村庄融为一体的昆曲学社
?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建筑单体设计基本保持原有的色彩与建筑风格,同时加以现代元素。通过墙的概念的强化,竹园概念的强化,亭台概念的强化,形成墙、园、台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立体构成。

不尽的乡愁:沿河戏台
? 郭海鞍
昆曲学社由四座民宅改造而成,因原来的住宅各自有楼梯间,小开间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功能需求。为了提高效率,整合空间,将原有建筑在二层相接,仅设置两部楼梯,节约的空间继续整合,通过轻钢结构的引入,加大开间,提供了具有活动功能的大活动室。舞蹈、音乐活动室布置在沿河边一侧,减少对村落的干扰,会议、教学等比较安静的房间放在离村落较近的一侧。居住、起居的空间放在最后一栋,保持较好的私密性。

黄昏中的社前小路
? 蒋彦之
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造价,尽量采用当地价格实惠,技术适用的材料和构造方法。通过旧砖的收集,使用当地的砌块做法,砌筑外墙。通过柱子的使用,来划分庭院空间,将竹子进行标准化生产,来构筑围合庭院的竹墙。使用草席子、木板、木条做建筑的外立面、内饰及少量维护构件。使用比较轻质的屋顶,轻质价廉的金属瓦,配合轻钢结构,实现较低的土建造价。
为了降低后期运营成本,昆曲学社在在建设过程中做了充分的考量,如使用了太阳能热水技术;针对房间分散的特点,使用了性价比较高的家用VRV 中央空调系统;针对江南地区夏天比较炎热的特点,南北立面使用了大量竹墙系统以提高隔热性能,二层外走廊植入柱子设计理念,遮风挡雨的同时阻隔了太阳的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