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2008年青岛市决定启动中心城区的国有企业搬迁工作。市政府决定打造6个工业功能区(图10)承接老城区产业转移,分别为胶州洋河装备制造业、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即墨龙泉汽车及零部件、平度新河化学工业、莱西姜山轻工业、即墨女岛船舶工业。自此东岸城区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逐渐退出,工业产业向外梯度转移,呈现城市外围多点布局的态势,城阳-即墨-莱西产业轴逐渐显现。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2014年在三部委力推特色小镇的背景下,青岛提出打造“特色重点镇”这一城镇类型,南村、蓝村等有区位优势的镇引入特色产业形成集聚,全市工业布局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
在新兴产业及承接国家战略方面,2011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做出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战略构想。2014年西海岸新区批复成立,2015年青岛(胶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启用新名称“海洋高新区”,积极响应国际海洋城建设战略。2016年青岛成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古镇口作为军民融合核心区发展军民共需科技产业。在四方机车厂搬迁至城阳工业园基础上,2016年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铁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城阳,北部城区正在逐步形成大规模产业集群。(图11)
在国际化合作和“海空双港”外向型发展方面,2011年中国与德国签署共同建立生态园合作协议,在青岛建立首个生态园。以此为基础,红石崖、王台镇逐步定位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正处于发展起步期。2016年,因胶东机场的兴建,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批复设立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2016年商务部批准在胶州境内设立我国唯一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互动的合作园区国家级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2018年商务部批复同意在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图12)
至此,全市工业产业布局沿多条交通磁力干线逐渐形成产业廊道(图13),全市工业用地呈现“大分散、小聚集、多廊道”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