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了“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专辑。今天,在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本公众号将这8篇文章再次集结推送,并向祖国说一声:“祝我们的母亲生日快乐!愿祖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全文——
【摘要】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不断引进借鉴国外规划理念,并与中国特色土地管理制度和本土规划实践相互交融,发展演进。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工作也不无例外地走上“苏联模式”道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在市场化和全球化共同推动下,其他国家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不断涌入,大大突破了原先单一向苏联学习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发展。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发展阶段,国际理念和经验的引介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的影响,并阐释相关规划在演进过程中借鉴与独创相互交融,逐步形成适应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规划体系。最后尝试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提出启示性建议。
延伸阅读
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
编辑: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