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你的地方·回顾|虬江路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167&idx=2&sn=c53dac31d5b03aaeef772085d8711adb&chksm=88851a4dbff2935b335501409a49b2b96435d102e9d0759cfe9c42a48549667da48dc7007a4c&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19-09-11 10:45:07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视频
虬江路的由来
虬江原为吴淞江的故道。明代,因严重淤积而改道,原河道遂称之为旧江。1914年后,由于河道逐渐堙没,政府当局开始填河筑路。将潭子湾至俞泾浦之间陆续填没,筑成虬江路,虬江便是“旧江”的谐音。
虬江路一直被视作上海众多地理分界线之一。清朝雍正年间,上海县与宝山县县境以虬江作为分界线,江南为上海县,江北为宝山县。1899年,公共租界最后一次扩张,北抵武进路、虬江路一带。于是,虬江路又成为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分界线。
两边行政部门对分界线管理不严,加上与火车站连接的地理位置,虬江路逐步成为上海的洋货旧货市场以及黑市交易市场。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和实业家叶澄衷,当年便是从虬江路发家。他曾在此出售大量外国轮船上的旧五金与旧工具。这些旧器具都是价值不斐的进口货,在租界公开出售,会被工部局干涉,而像虬江路这样的两不管地区,成为了最好的销售地点。
虬江路市场兴衰史
抗战前,虬江路旧货市场已颇具规模。广东街(今新广路)至龚家宅路、中州路一带摊头林立。此后,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围绕虹口区虬江支路铺开,东起四川北路,西至虬江路,占地约2000平方米。
抗战胜利后,战败国的国民将被遣返回国,日侨纷纷抛售大批家具什物、美军剩余物资。同时,社会上各种旧货和工业淘汰品也汇聚于虬江路。再加上虹口一带为日本人在沪较大的聚居地,虬江路成为最好的销售场所,旧货市场更为壮大。
如今虬江路市场出售的家具。本文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古玩店老板站在高脚凳上推销商品。
解放后到1955年左右,经济形势逐步好转,虬江路旧货市场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据统计,当年虬江路有大小旧货店88家,固定和流动摊贩314户,“交行”(用批发价交换旧货)26人,“天平担”(挑担收售旧货贩)389人,市场经营额每月达20万元左右,形成各业俱全的综合性旧货市场。
1959年以后,虬江路市场经历了几次改组。1976年,市场合并成虬江支路废旧物资商店和虹口五金工具商店。但是,期间业务一度萎缩,盛况不复当年。
直至1984年,虬江支路废旧物资商店改名为上海市虬江路市场。翌年1月,开设旧自行车交易市场。仅1985-1993年,共成交旧自行车205723辆、旧摩托车8395辆,市场总收入110.61万元。上海虬江路市场成为了当年鼎鼎大名的旧自行车、摩托车交易市场,影响力延续至今。
另外,工厂单位急于处理、专业经营部门又不收购的清仓处理物资在虬江路市场也物尽其用。如一些工厂将更换下来的廉价实用旧设备搬运至虬江路出售,广受小厂及农村社队企业的欢迎。又如一些被工厂筛选淘汰的试产品、副次品半导体零件也在虬江路市场出售,满足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需要。
如今虬江路市场仅剩的几家出售旧马达的店铺。
为顺应时代的潮流,上世纪九十年代,虬江路逐步形成了以音响、电脑、电子设备为主的市场,陆续建成了虬富、恒森、富杰(已拆)、薪迈鹏(现为京大国际)、音像城、赛格等几大市场,沿街商铺30余家,临时马路地摊不计其数,一直延续至今。
电子商品成为虬江路市场的主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上海世博会日益临近,政府开始逐步整治虬江路地区,并在计划中提出:“落实结对共建规划,指导虬江路市场立足于文明经营、守法经商,完善共建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共建目标的实现。”
2018年上半年,随着“五违四必”工程全面展开,不少虬江路的违章建筑被逐步拆除。2018年下半年,虬江路南部的北站新城旧改地块征收成功,部分虬江路周边的沿街分散商铺也在其中。虽然有些旧货小商铺仍然在已被征收的石库门房屋内经营,但未来虬江路市场将何去何从,还是一个未知数。
虬江路市场附近动迁地块。
今天的虬江路市场
2019年初,虽然旧改地块征收成功、虬江路市场将成为过去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挡不住“虬江路发烧友”的热情。年前,虬江路市场车水马龙,昔日光辉一览无遗。
虬江路市场人头攒动的景象。
总的来说,目前的虬江路市场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一栋集中式商业,名叫上海虬江电子数码商厦,位于虬江路中州路路口,共地上4层地下1层。4楼为库房和办公室,地下1层、1-2层为零售,布局相似,类似于地铁沿街商业;3楼装修相对豪华,卖唱片机音响设备等。商铺销售的产品覆盖范围极广:电脑芯片、二手或组装的电脑、对讲机、路由器、打印设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拖线版、头戴式耳机、鼠标、五金工具、麦克风、网线等。
上海虬江电子数码商厦实景。
上海虬江电子数码商厦零售店实景。
第二块是虬江路、虬江之路和中州路围合区域。这片老房子里的店铺不同于新虬江电子数码商厦,都是些沿街的店铺。很多店主都是世世代代住在虬江路的上海本地人,利用自家房子的便利做生意。老房子周边高楼林立,然而这些沿街店铺始终没有动迁。
销售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灯具、日用品、干货、茶叶、抹布和丝瓜巾、花洒龙头、公共广播喇叭、洗衣机家电配件、机电、小装饰(树根、鸟笼、木制架子、挂饰、“挠痒把子”)、拖把、防撞垫、电池、鞋垫等。
虬江路沿街商铺实景。
虬江路沿街商铺实景。
最后,第三块是上海音像城,位于上海轨道交通三、四号线宝山路站高架段的正下方。音像城里许多店主都有整天播放音乐调试音响的习惯,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别有风味的“交响乐”——音乐、人声和轨道震动声之间的“和声”。上海音像城的生意要比集中式或沿街分散式店铺的生意更好,它是一个一层楼的、用一个大棚盖住的商业街。里面的一家家店,只用简单的隔板隔开,类似于一个个展位,商铺比之前的都要密集。
音像城除了二手电视电脑手机、收音机播放器功放等电子产品以外,还有很多与大卖场名字不相符的商品:衣服、皮具、二手酒瓶、奢侈品A货、眼镜、单反、手表、剪刀、修指甲刀、人参、中药等。
上海音像城实景。
上海音像城实景。
之所以说虬江路市场颇具特色,除了上述类似地铁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在老房子里开设的沿街店铺和在大棚下类似于展位的隔间商铺以外,还因为其独特的销售风格。
扩音喇叭现场推销:这里的店主普遍用扩音喇叭介绍自家产品,腰间佩戴一个小扩音器,身上拖着一条电线,头上戴着一个小话筒。只要开始叫卖,便会有人簇拥过来,即使每个店铺都是紧挨着,难免会产生声
音交织在一起听不清的情况,但丝毫不会影响顾客把头探进店铺张望的好奇心。
店主用扩音喇叭推销灯具,吸引不少围观者。
上海音像城室外店铺
地摊儿:除了沿街店铺,虬江路还有一种直接将全部家当放在垃圾袋、报纸或箱子上的“便携式店铺”,俗称地摊儿。
地摊儿上的商品参差不齐,有优质的二手货,但也不乏似乎无人购买的东西,比如用过的牙刷、调羹、充电电池等。值得一提的,是用报纸垫着的正版未开封的邓丽君CD。其中粉红色封面的专辑,笔者当年让朋友从日本代购时需要人民币近300元,没想到多年以后会出现在虬江路地摊儿上。
用报纸摊在地上卖的邓丽君正版专辑。
销售物品参差不齐的地摊儿。
物品摆放“不修边幅”:大型商场的店家认为销售物品的摆放是一门艺术,如何将产品合理排布在干净整洁的展示区域、如何突出镇店之宝从而吸引顾客进店消费至关重要。然而,虬江路市场的店主不会把心思花在销售物品的摆放上,甚至有些物品的放置可以说是“不修边幅”。如用一个废弃的塑料泡沫盒子当作架子放话筒、旧的CD机不擦灰尘就“C位出道”、被自己的电线绕“脖子”几圈而且色泽偏黄的监控摄像头就安装在最醒目的位置,等等。虬江路市场的店主问候顾客的第一句话往往不是“你好”,而是“找什么”。因为对于第一次来的顾客来说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实在费劲。
“不修边幅”的店内实景。
广告内容“直截了当”:大多数商品都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名牌”,上面会向顾客说明商品名称、价钱和产地等,虬江路上的商品也是如此。但特殊的是,虬江路市场商品的“名牌”大多是将信息手写在废弃的硬板纸上或是打印后粘贴在店铺的推拉门上。信息的内容“直截了当”,通过走私途径进货的直接写上“海关处理品”,如果店内销售货物覆盖面较广,则会在推拉门上贴满所有可能找到的货物名称,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直截了当”的广告牌。
告别虬江路市场
2019年的春节,虬江路市场一度产生浓郁的告别气息,部分店主在除夕前几天就打烊了。笔者有幸在冷清的虬江路上采访到一位热情的店主,他经营着一家名叫“怀旧二手电器”的沿街店铺。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在虬江路也生活工作了五六十年。他从前在这里卖仪器,现在卖唱片、唱机、录影带、录影机、旧电视机、旧半导体、磁带等。过去,这些商品都价值不菲,消费者还有拿着自己淘到的好货来相互攀比。但现在基本上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买来消遣,最多再有一些三四十岁的人买些唱片作为收藏,而年轻人基本不玩这些了。同时,虬江路面临动迁,自整顿后人气就不如从前,生意惨淡,甚至收来的旧货都卖不出收来时的价钱。他说,自家房子拆迁后再回到虬江路就付不起高额的房租了,所以也不打算回来做生意。
“怀旧二手电器”店内商品。
“怀旧二手电器”的老板也许可以代表大多数虬江路市场生意人的立场,动迁后就不会再回来做生意了。未来,除了原本的集中式商业上海虬江电子数码商厦和已经整顿过的上海音像城,沿街的商铺将会一律拆除,虬江路市场沿街商铺车水马龙的景象将不复存在。
2019年春节期间,笔者经过虬江路市场拍下了店铺统一关门的情景,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2019年春节期间关门的店铺。
2019年春节期间关门的店铺。
虬江路市场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也是一代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写照。城市的更新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而像虬江路市场这样,既不能用保留城市风貌的方式,也不能用收集一些物件搬进博物馆的方式,来帮助人们回忆、再现和记录下过去的生活的地方,也不在少数。
虬江路市场的故事其实远不止这些。每一位“虬江路发烧友”都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到这里,而跟随每一个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可以发现一个不同的虬江路市场。未来,虬江路市场将渐渐消失,笔者也希望,更多对虬江路市场有所留恋的人能够说出自己的故事,展示出一个更加立体的虬江路。
最后,笔者想以制作虬江路项目的过程中最精彩的两张照片,为本次活动画上句号。
虬江路随手拍,被刮花的光明牌牛奶箱和废弃的红星二锅头酒瓶。
虬江路沿街的一个卖轮子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