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同衡城市研究|从北京夜经济洼地金融街下班的人,晚上去哪儿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177&idx=1&sn=0016014724bfc39f5571258fa863a85b&chksm=88851a5bbff2934d00787970394658a5b4c10adbd1c72e8c08c247b00fc5058c820ef6d5dced&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19-09-14 20:52:07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连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两个文件,前者强调要“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后者指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夜经济的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提振消费迫在眉睫,需要向夜间要效益。实际上,国内超大城市和大城市,与伦敦、纽约等地相比,夜经济的成熟度和活跃度还远远不够,有很大潜力可挖。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这几年一直在对北京的夜间经济进行研究,为北京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过程中,项目组注意到,一些区域的分析数据呈现的结果,与通常人们对其的刻板印象并不一致。比如以下要讲的金融街地区。
金融街下班的人都去哪了?
“东国贸,西金融街”,这是大多数人心目中北京最高大上的两个商务区。在对北京职住数据的长期分析中,金融街始终是北京西城地区就业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2018年的分析数据显示,“金融街-西直门”所在的就业组团总就业人口占到北京同时期就业总人口数的2.8%,仅次于国贸及中关村地区。
然而从我们的研究数据看,虽然金融街人流密集,也处于繁华闹市,但金融街下班后外出消费的人员比重没那么高。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对金融街就业人员周五下班后的目的地进行筛选分析,从分析结果看,下班后,很多人都直接回家。只有三成左右的人,下班后会前往其他地区,前往主要消费商圈的人比重可能更低。
18点至21点间金融街下班人群主要去向(非居住地)
上图可见,由于距离优势,西单地区是金融街上班人群下班后的消费地首选。也有一些人多走三公里,去故宫另一侧的王府井商圈消费。相隔几站地铁的凯德购物中心也是很多人的目的地。与金融街仅有一路之隔的月坛街道、广安门内街道相对冷清。在金融街街道内部也少有下班之后的消费。
在人流目的地区域中,和西单同样突出的是北京三里屯。周五晚上,从金融街出发的消费人群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会跋涉超过10公里,前往三里屯。
21点至24点间金融街下班人群主要去向(非居住地)
21点至24点之间下班的员工更是如此。尽管这一时段下班的人已明显减少,但前往三里屯的热度不减,前往西单地区的人流量则出现了明显下降。
高大上的金融街,是夜经济荒漠吗?
笔者的同事李药师,曾在金融街某机关单位工作四年。谈起金融街的夜生活,他说,金融街简直就是夜经济的荒漠。如果你晚上9点以后——特别是周五——在金融街溜达,会发现这里出奇地安静。虽然各种总部林立,但要么是机关单位,要么是国企,跟中关村、国贸这些地方比起来,爱玩爱逛的青年员工要少很多。很多单位五点就下班,已成家的早早回家,没成家的小年轻才可能有精力一路向东去西单和三里屯逛逛。要出去玩,晚上还得早点走。现在有网约车,情况改善了不少,以前没网约车的时候,经常八九点就打不到车了。
通过感性认识,我们大致了解了金融街的夜经济情况。基于这一理解,项目组建立了度量夜间经济的指标体系,通过供求关系,对北京全市各街道进行了评估分析。直接衡量夜间的人群活力,结合夜间出行需求,来判定其夜经济需求(如下图)。在对比分析之下,逐渐探寻到金融街夜经济疲软的原因。
夜经济需求评价
结果显示,全北京市来看,居住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夜经济需求评估时会显示出更强的夜经济需求。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夜间时段会聚集较多人口。因此,通过指标识别出的具有最高夜经济需求的地区,大多是位于中心城区周边的大型居住区。这类地区在工作日及周末夜间,活动人口量和使用网约车的出发到达量都非常高。
然而,被识别出有强夜经济需求的金融街与建外等街道,却是典型的就业型街道。其主要特征是夜间时段网约车量非常高,晚上有较多活动人口停留。仔细思考一下,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不少加班族还在写字楼里挑灯奋战。
夜经济需求地区分级
不过,同为就业型街道,数据反映出,作为主要商圈的建外街道,实际夜间的到达量也比较突出。不少人夜间时段也会前往建外街道活动。这里既是就业人群夜间经济的需求地,也可以说是一个消费地。相比之下,金融街则更多属于夜间消费的输出型街道,夜间时段聚集了较多还没下班的人,这些人下班后就打车离开金融街——或是回家,或是直接前往了西单、王府井等商圈。
夜经济需求情况对比
同样利用店铺的类型、营业时间,还有地铁站最晚收班时间等指标就能看出,建外街道是目前北京中心城区主要提供夜经济服务的街道。而西单所在的西长安街街道,十点之后营业的店铺数量出现大幅下降,这可能是导致在夜间经济供应评价中表现较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金融街过来的人,21点以后就不大乐意往西单去了。
夜经济供给情况对比
夜间经济供给评价
夜经济供给地区分级
金融街街道整体在夜经济供应方面表现明显偏弱。在各时段,餐饮、便利店等都并不突出,难以吸引人们下班后逗留。笔者同事李药师对此深有体会。从就餐来说,金融街很多单位有内部食堂,人们对外出就餐没有特别强烈的需求,再加上金融街高昂的房租,平价餐饮商户在这基本开不下去。如果餐饮这个最直接的夜间消费需求没法满足,后续其他消费就更不用提了。
金融街的外卖消费量也明显难以企及中关村、国贸等外卖大户。除了金融街各大单位有内部食堂,从空间上看,西单距金融街直线不足一公里,大悦城、汉光百货、西单商场、老佛爷百货等一系列商场的餐饮资源相当丰富。走上一小段路就能吃上心仪的餐厅,夜间外卖的需求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金融街高昂的房租阻挡了便利店入驻。定位高端消费的金融街购物中心又没法匹配该地区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大量文化演艺场所更不可能开在这个寸土寸金且极具政治意味的地方。因此,金融街成为“夜经济荒漠”并非偶然。
夜间经济供给情况对比
再说说金融街周五下班人群的最后一站——三里屯。三里屯街道和建外、西长安街街道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论晚上十点后营业的餐饮店铺、酒吧数量,三里屯可以说具有压倒性优势。尽管什刹海街道也有营业时间晚、酒吧数量多的特征,但由于主要服务于旅游人群,业态设置方面与三里屯还是有一定差异。因此,如果想在周五晚上多玩一段时间,更多人可能就选择直奔三里屯了。
如何让金融街更多人参与夜经济?
虽然结果不免让人对金融街的夜经济状况有点失望,但金融街的夜经济也有改善空间。调动这早早回家的70%潜在消费人群的消费积极性,还大有文章可做。
从金融街工作人群的主要居住地来看,主要集中在西城区周边,比如月坛北街南北两侧的小区。对比夜经济供给的各街道评价结果,能够看出,工作人群的主要居住地集中在夜经济供给相对偏弱的一些地区,这些地区正是夜经济需求旺盛的地区。工作日下班回家后,不难想象,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再打车出去浪的意志,做饭或点份外卖后就宅在家里了。
在这种情况下,开在小区周边的一家家特色小馆,无疑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此外,24小时便利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提升临近住区的夜间经济网点,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区住客。
另外,还可考虑在上班地点周边,或乘车中转站地区提供更多夜间餐饮服务。在北漂及房租压力之下,有不少人会选择离单位较远的地方居住,提前在单位解决晚饭再回家。在分析中,我们发现,下班后很多人要前往一些主要的交通网点换乘,这些地区主要是区域中较大的交通节点。如金融街的不少员工下班后前往4号线和6号线交汇的宣武门,还有2号线和6号线交汇的车公庄,在这些交通节点,提供一些夜间餐饮服务,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深圳连城新天地地下空间
图片来源:http://m.sohu.com/a/246853115_355743
国内其实已有这样的尝试。深圳的购物公园至会展中心一线的连城新天地地铁商业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在购物公园站及会展中心一共有三条地铁线路交汇,两站之间距离大约只有800米,能够轻松地在两个地铁站之间穿行。有相当多在深圳福田区工作的人,会通过这两个地铁站换乘。在两站之间的地铁商业街中,近六成店铺都是餐饮,提供方便携带的面包、饼类以及单价相对较低的小吃快餐面食。在地铁商业街消费后,能很方便地再次换乘。
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金融街及其周边夜经济或许会有一定改善。需要奔波的距离短了,更便捷了,可能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到夜经济中。当然,这只是初步解决夜间消费的“吃喝”问题,对其他更丰富的夜经济形态,比如文化方面的夜间消费,还得想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