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匠学社往期推荐
国匠学社01:没有墙,对我们更重要
国匠学社02:综合体城市主义
国匠学社03:互联网地图数据的创新应用
国匠学社04:在日本扫街后的街道营造启示
国匠学社05:即将到来的虚拟现实
2040,重返游牧时代 ——基于信息时代交流方式的服务业发展畅想
文 / 张晓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专家工作室)

2015年,全球互联网的覆盖率达到44%,中国已经超过50%。更加令人震惊的是,移动互联网在短短5年间迅速席卷我们的生活,预计到到2020 年,全球每10个人中就有8个人在使用智能手机。

就在5年之前,我们还不会用手机导航,而5年之后,我们发现:只需要六个APP,就足够你来一趟境外旅行了!

不仅仅是我们,就连我们的下一辈,如今5-15岁的孩子们,使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比例,比我们更高。

可以预想,到2040年,当这批孩子们成为社会的主流时,我们的世界会被一个虚拟的移动互联网世界所引导,人与人之间将形成新的社会联系。
这种社会联系区别于过去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将是一种信息社会特有的“网缘”和“信缘”关系。
在过去,相同的血缘让我们一起生活,而未来,相同的兴趣和需求将会让我们相聚,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群体。这种新的群体,就好像一个个虚拟的部落,我们且称之为“虚拟部落”。

虚拟部落是为了寻找共同的信息而形成,就好像过去的游牧时代,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不断地寻找大地上的水草绿洲。在未来,我们将逐信息而聚,寻找城市中的信息绿洲。
我们会发现,人类的历史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之中螺旋上升,在千百年后,我们将再次回到游牧时代!

我们把它称为“新游牧时代”。
在新游牧时代,虚拟部落的行为将会引发城市服务业的变化。

那么,新游牧时代,城市服务业将何去何从?城市规划该如何应对?

让我们从需求变化带来供给变化这一关系上来分析未来的需求与服务业变化。看下面的图解:

新游牧时代,虚拟部落的三大行为特征是“形成,解散和移动”,他们会来带服务业发展的四大趋势变化。我们来看这四大趋势是怎么形成的:
虚拟部落基于信息形成,由于互联网的中介作用,他们对传统销售、区位、实体中介不敏感,对服务体验性要求很高。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大部分服务业分解为前台服务,后台办公,和一些中介型服务业。因此就有了以下四条路径——


趋势1——衰落
第一个趋势,衰落,其实已经发生了!
2012年,上海人记忆中的12家号码百货公司只剩下3家。据广州日报统计,在过去的10年间,近5成实体书店倒闭,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叫好不叫卖,顶不住房租上涨,实体零售书店难以存活。

面对这样的趋势,规划该怎么办呢?
两方面的尝试?

趋势2——提升
这其实是对前一个趋势的解题。
我们继续来看刚才的案例,上海的号码百货倒闭之后,被什么所取代了呢?上海第一百货被宝马旗舰店取而代之,二百永新原址变成了优衣库旗舰店。
相比于一些逐渐倒闭的实体书店,南京有名的文艺小清新“先锋书店”至今经营良好,何解?这是由于先锋书店并非只是卖书,而是一种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的创意营销模式,这说明未来将是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

面对这样的趋势,规划该怎么办呢?
我们是不是该更加注重存量提升?这包括两个方面:

趋势3——迁移
部分研究性机构,传统的办公,负责流量销售的部分会迁往郊区和农村地区。在我们身边,这种模式经屡见不鲜,以后台流量销售为主的淘宝村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面对这样的趋势,规划该怎么办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提升郊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推行“城市——农村”服务设施均等化设计?同时响应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来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趋势4——创新
未来,虚拟部落多变的需求将催生出一种新的服务业弹性空间,这种空间可以随时用来举办同城活动,即兴会议、全息体验活动,充当临时的创意工坊。
这些活动能带来大量人流,因此,吸引他们将是商家生存之道,未来可能会出现弹性空间与零售业门店、体验店聚集发展的形式,这将形成一种新的商业中心。

规划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呢?
我们也许可以做好两点:

面对新游牧时代城市服务业的“衰落,提升,迁移,创新“四大趋势,值得我们规划人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有的甚至会颠覆我们传统的规划思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准备。
2040年,新游牧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新游牧时代”的构想源于笔者在2011年“描绘上海2040-规划设计工作坊”的获奖作品成果,同时也是笔者参加2015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青年规划师演讲比赛”的演讲主题,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