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通过分析历史上发生的五次技术革命提出,每个技术革命都有两个阶段:“构建阶段”(InstallationP h a s e ) 和“ 部署阶段” ( D e p l o y m e n tPhase);前一阶段,技术进入市场,基础架构建立(如铁路发展,汽车实现批量生产等),后一阶段,技术开始被社会广泛采用并引领新一轮的社会大发展(如铁路时代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汽车时代的郊区化、购物中心等)。
正如人类已经走过的两次工业革命,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将替代“计算机+软件”时代,实现信息技术的第二次腾飞,万物智慧互联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大变革,正如马云所说,“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Era)走向DT时代(Data Technology Era)”。
当前,我国的云计算技术也已处于世界前列,而随着国内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的迅速完善,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强势突破,以及智能终端、APP应用的异军突起,中国的“云、网、端”新信息基础设施正快速形成并得到应用,中国正在追赶美国并迈向全新的“DT时代”。

图1 适应DT时代的C2B模式示意图

图2 佩雷斯技术浪潮周期理论
1、基础变更——经济范式发生转变
DT时代,云计算服务将像电力一样普及,人们借助DT技术可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商家透过DT技术会比我们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那时,DT技术将构建下一代经济生态系统,数据成为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整个社会思想观念及经济范式都将发生转变。
2、模式更替——C2B模式成为时代特征
工业时代,形成了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大众化营销的B2C模式。进入DT时代,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引领的C2B模式才是商业的未来,即:以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低成本、全流程贯通为基础实施拉动式配销,柔性化生产快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即足货,又能实现零库存。
3、城市发展的变革
(1)办公多元化——智慧、融合、共享的办公空间兴起
一方面,DT技术能够支撑起社会大规模在线协作,这使得人们工作起来更加灵活,办公空间也将呈现小型化、分散化和便利化等趋势。另一方面,办公空间还趋于和城市其他场所融合与共享,如办公空间与居住空间(SOHO)、城市产业区(LOFT)、生态休闲空间的结合(EOD)等,当前还出现了“第三空间”等新形式,其兼具工作、休闲、交往和学习等多重功能,如图书馆、咖啡吧及社区中心等,为居民提供共享的活动场所,增强了居民相互间的交流,从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
(2)消费个性化——越来越重视人的体验
DT时代,纯粹以购物为目的的活动将被更加便捷的电商所取代,消费者在注重产品性价比的同时,对服务质量和主观体验的要求则会越来越高。商业空间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交易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一个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得到特定体验的场所。
(3)产业社会化——产业空间需求更加灵活多样
DT时代具有强大的在线动员和协作能力,创客、极客、众包、远程协同合作等创新形式不断涌现,虚拟网络的创新组织与实体场所结合,正是互联网推动创客空间、创业社区等创新空间形成的内在动力,尤其是鼓励个人和草根创新的创客空间,可以激发更多的人群参与创新活动,具有社会化创新的特征。
(4)城市扁平化——社区公共中心地位提升
工业时代,距离是衡量物质和空间传导的标尺,其结果就是对应不同的空间范围,形成不同等级的空间节点。DT时代,数据技术成为社会核心生产要素,由于信息自由发布和获得的非等级化,使得各节点之间机会趋于均等,距离被消解,传统等级化的空间模式也将被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空间模式所取代。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社区公共中心除了保持原有的生活服务功能外,还会承担起各种分散和转移的新功能,可以预见,未来城市社区级公共中心节点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5)开放、共享的时代精神
数据资源的非排他性和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DT时代开放、共享的时代精神基础。而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关联的社会大协作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关联,又相互配合,DT时代将形成以开放、共享为主导的时代精神。

图3 城市传统空间模型与扁平化空间模型对比示意图
1、社区公共中心将成为变革的先锋
一方面,未来DT技术像电网一样能实现最基层的连接和服务;另一方面,DT时代以消费者为核心,越能优先满足消费人群,其DT化进程也就越早。社区公共中心是离城市居民最近又能提供较完善生活服务的基层单位和城市节点,DT时代对城市的改变也将从社区公共中心开始。
2、社区公共中心的规划应对策略
(1)不断创新和整合社区的基础设施
DT时代城市居民活动对社区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整合信息通信网络、交通、能源及物流等设施,从而适应居民生活的新需求。以物流设施为例,DT时代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变得尤为重要,为提高配送效率,针对社区级物流设施将呈现两方面趋势:一是城市级物流仓储中心分解为片区级仓储、分拣中心,并向社区边缘靠近;二是居住区甚至住宅内提供新的集中收发设施,改变当前分散、低效的状况。未来在规划中应在社区层面考虑预留相应用地,小区配套或住宅设计也应考虑相关设施的配置。
(2)创造开放、活力的社区公共空间
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整体体验价值的重要依托,也是社区各类公共设施的空间延伸和体验拓展,DT时代的社区公共空间应该充分体现开放和活力,满足未来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例如,窄马路、小街坊与开放式街区的结合能增加社区公共空间的商业界面和公共活力;又例如,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公共开敞空间的丰富、多元和精细化组织,也能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
(3)强调混合、多元的社区服务功能
DT时代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休闲、消费模式等的一系列转变,人们对社区公共中心提供的服务需求也将变得更加多元。一方面,居住、办公、休闲功能的混合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社区公共中心中类似“第三空间”等新形式将不断出现;另一方面,社区服务的体验提升也将成为潮流,以社区商业为例,DT时代体验价值超越商品本身,商品的本质变成承载趣味和文化的中介,社区的商业空间应是文化与趣味的容器。因此,规划应在社区配套要求中更加灵活的应对。
(4)柔性的社区规划控制与智慧管理
DT时代,常规等级化、标配化和强制实施的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我们需要探索和创新更加柔性的规划管控方法。如在配套设施的控制上,由面积控制转变为指标控制,又如在社区公共实施的用地配置上,提供更多混合、兼容的可能。
此外,DT时代我们拥有更多、更精确和更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规划实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社区公共中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技术优势进行信息跟踪和智慧管理,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形成一套柔性、高效的规划控制和管理方法。

面对越来越快的人类科技发展及其带来的变革,规划也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DT时代的变革及其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虽然,仍有不确定性,但也有部分变化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从身边做起,先由社区级开始,自下而上推进新时代城市变革的实现,也许是规划实践的一条较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