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使用什么方式出行,安全总是第一位的,骑行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自然也在测评指标中。通常来说威胁骑行人安全的莫过于马路中央行驶的机动车了。
在 2014 年,哥本哈根政府却设立了一条特殊的自行车街,这就是 Vestergade 街。在这条街上,机动车只能以低速单向行驶,同时必须注意和避让自行车。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改善骑行的环境,防止这条本来就分外繁忙拥挤的市中心街道上不必要的交通事故。Vestergade 自行车街设立之后,工作日期间行驶在这条街道上的机动车从 2013 年的日平均 2400 辆减少到了 2014 年的 900 辆左右。
作为一个成功的实验案例,哥本哈根政府也计划有规则性地推广类似的设置,并尝试推广至全国,建立更安全的骑行交通环境。

? 货运自行车数量
Cargo Bikes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货运自行车(Cargo Bike)并不是种罕见的交通工具。这种前面是方形“货舱”后面则是正常座椅和脚蹬的多轮自行车总是在街头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从孩子到货物,没有什么是不能装进去的。

毫无疑问,这种比两轮自行车更加实用的设备反应出的是居民骑行的热情——哪怕搬家运货,也要骑车出门。由于更大的体积,货运自行车对行驶道路的要求也就更高。这也是为什么货运自行车的数量也会出现在测评城市是否自行车友好的指标上。
这种自行车与哥本哈根渊源颇深,它的发明就要归功于曾经居住在哥本哈根的嬉皮士们。上世纪 70 年代,一群艺术家占领了哥本哈根市区一处 34 公顷的废弃军事基地,宣布这里脱离丹麦管辖成为自由城镇,这就是著名的“克里斯钦自由城“(Freetown Christiania)。嬉皮士们嘲讽自由城外的现代主义精神,他们“依法取缔”了机动车辆,为了解决日常的运输,一个铁匠利用废床架改造出了第一批拖车,这便是如今的货运自行车的发端。后来,石油危机结束,自由城外的普通居民也难以负担高昂的汽车成本,货运自行车便迅速风靡,成了丹麦居家必备的小型运输工具。据 2015 年的统计,哥本哈根市区拥有超过 4 万辆货运自行车,要知道哥本哈根市区的机动车也不过 25 万辆。
早在 2008 年,丹麦市政府就发起了“I bike CPH”计划,并设计了一款类似“I love NYC”的 logo,以极其鲜明且统一的视觉占据城市中的街道。除了鼓励人们继续骑车出行之外,这也是哥本哈根政府以自行车为桥梁与居民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一次尝试。I Bike CPH 不仅在街道上塑造了统一的视觉符号,也发行了如贴纸、T恤、环保袋等周边产品;同时为了增强居民作为“骑行者”的意识,正如机动车司机需要通过道路安全考试、学习沟通解决交通纠纷一样,政府还专门建立了网页上的社交论坛。
到了现在,I Bike CPH 依然在进行。无论本地或外地的骑行者都可以通过 I Bike CPH 的手机端 App 随时了解规划最便捷的骑行线路,选择专门的自行车道,避开机动车流量大的车道或旧城区的鹅卵石、砖块路面。在过去的几年中,自行车道路网络的建设始终是哥本哈根城市规划的重点。有 12 座自行车桥连接着市内不同的街区,2017 年起修建的主要自行车桥梁,在每个行驶方向上都拥有 5.5 米宽的车道,每日能容纳超过 22000 名骑行者。
在更广阔的城市区内,市政府以 2060 万欧元的投资兴建了超过 167 公里的 8 条新线路。这些道路不仅是车道,也是一整个更适宜骑行的基础设施系统,包括路标、照明、简易维修站、限速系统等,同时骑行者改乘火车或城市轻轨的换乘站也设计得更为合理。纵观丹麦全境,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也将日德兰半岛上的更多城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文化带到其他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