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图1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的多元文化图景
图2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的多元化活动及空间
图片来源:左上来自www.theclubmap.com,其他为作者拍摄
——全文——
【摘要】文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激烈的城市文化竞争过程中,城市内部产生多种类型的文化空间,而自下而上的跨国文化消费空间是城市独特文化的空间载体。本文以柏林“贫困但性感”的克洛伊茨贝格街区为例,探究具有丰富跨国亚文化特征的文化消费空间的演化过程与机制。该街区原本具有深厚的跨国文化积淀,新世纪以来,其在柏林经济文化转型与后现代文化消费转型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跨国文化消费空间。具体的空间作用机制包括:以全球个性文化体验消费为先导;由多级政府政策引导、国内外资本投入以及社区协调为支撑;最终得以激活街区经济、文化与社会活力,从而使得该街区成为柏林对外宣传与全球营销的城市文化热点。本研究丰富了对世界城市文化动力的认识,也对城市内部跨国、跨地方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多方互动协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表1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深度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3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跨国文化消费空间演化过程
“他们就是喜欢这里没有独立卫生间,觉得这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克洛伊茨贝格街区是个超越人们想象的地方。”(受访者D1)
图2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跨国文化消费空间演化过程
图3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内弗兰格尔社区1999—2014年外籍人口结构发展
图4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跨国文化消费空间的作用机制
“我住在附近……公园内卖毒品的黑人、广场上的瘾君子,街上各种来往的人群,还有多种选择的餐厅,让我觉得很有吸引力,闲暇时间喜欢来这里消费。那些卖毒品的黑人对家庭都很友好,我并不觉得害怕。”(受访者C1)
“我已经来过柏林好几次了,喜欢这里连接东柏林墙的街头文化……还有很多有趣的小商店。”(受访者C6)
表2 克洛伊茨贝格街区跨国文化消费空间要素
“到了夏天,在 Luzia【著名怀旧时髦咖啡店,地址在奥拉尼恩路34号】落地橱窗外坐满了穿着紧身牛仔裤、戴着反光墨镜、乘坐廉价航班而来的人。”(受访者D3)
“街道上多了很多各样的餐饮,创意的人们需要有创新的食物!”(受访者A2)
“我们来自西班牙,在意大利罗马学习,来柏林的机票很便宜。”(受访者C14)
作者:谭佩珊,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研究生。peishan.tan@foxmail.com
黄旭,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研究员。
薛德升,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eesxds@mail.sysu.edu.cn
延伸阅读
编辑: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