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高校智库|滕堂伟: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YwOTk0NA==&mid=2652340955&idx=1&sn=c23a2b72af703c7ebb0326094ceab598&chksm=84367e6cb341f77a7a99258adf10f281ca8bccad12fff9a939404492e85ef60a0d0b283bef9a&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时间
2019-09-01 13:06:04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滕堂伟近照。
图片由本人提供
人工智能企业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在国家尺度上主要分布在美国(约占41%)、中国(21%)以及英国、加拿大、印度、以色列、法国、德国等。在城市尺度上,前三甲城市分别是北京、旧金山、伦敦,上海位居第四。上海市经信委《AI@SH 行动报告—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探索与实践》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8月,上海共拥有403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涵盖应用类(203家)、技术类(112家)、产业类(82家)、创新资源类(6家)。
AI企业分布的强中心倾向与三级集聚区
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主要集聚在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分布了134家、81家企业,占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33.3%和20.1%;其次是临近徐汇区和浦东新区的长宁区、闵行区和杨浦区,分别为30家、26家和24家,占整体的7.4%、6.5%、6.0%;嘉定区和静安区均有16家;黄浦区和松江区均有15家;其他区域集聚了46家。
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表明,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空间集聚具有明显的“强中心”倾向,张江高科技园区、徐汇滨江一带、杨浦五角场地区以及中心城区其它区域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最主要的集聚地,为一级集聚区,人工智能企业分布密度远高于其它地区。相对厂房、土地这些要素,人工智能企业更看重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和应用市场等要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表现出“重人才、近市场、轻资产”的典型特性。
其次,二级集聚区主要包括闵行紫竹高新区、浦东临港产业区这2个地区。三级集聚区为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区。由此可见,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是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一二级集聚区的主要布局地,三级集聚区则散落布局在青浦、宝山、嘉定这些远郊区。
应用类和技术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格局高度相似,且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总体集聚特征基本一致,主要集聚在张江—临港以及徐汇滨江、杨浦等中心城区;产业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类似于应用类和技术类,但集聚程度较低且分布地域范围较小。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区位布局的七大影响因子
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因子探测的运算结果,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空间集聚格局第一类影响因素包括:智力资源禀赋、创新创业政策优惠、财政支持力度、交通便捷度和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对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解释力均超过90%。
首先智力资源禀赋的解释力高达0.984646,表明人工智能产业倾向集聚于智力资源条件丰富的地区,接近高校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通过ArcGIS10.2软件对上海市本科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以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做空间缓冲区的关系特征分析,发现上海市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800米、1000米、1500米的缓冲区内集聚了绝大多数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这说明多数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与本科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具有地理临近关系。
创业环境和产业基础,其解释力处于45%-60%。其中,创业环境因素解释力为0.595936,表明其他优势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通过众创空间建设实现企业集聚;产业基础支撑因素解释力为0.493553,表明高技术产业基础的重要支撑作用。创新能力对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较小,其解释力低于20%。表明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受各区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较小。
对技术类、应用类、产业类人工智能企业区位影响因子对比分析表明,这三类企业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共性和差异性并存。智力资源禀赋、创新创业政策优惠、财政支持力度、交通便捷度和经济发达程度均是各自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力均超过89%,但各具体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用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影响较小,运输便利程度对产业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相比产业类和应用类,创业环境对技术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相比技术类,产业基础支撑对产业类和应用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影响更大;相比应用类,创新能力对产业类和技术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影响更大。
可以说,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分布格局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因子因人工智能产业类型不同而存在共性和差异性。影响四类人工智能企业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基本一致,但程度有所差异。这与高技术产业倾向于向智力密集区、交通通讯便捷地区、产业基础雄厚、资金丰富、政策优惠地区集聚如出一辙,表明人工智能产业这一特定产业的区位因子与高技术产业一般区位因子存在很大共性;但人工智能产业区位选择也有其特殊性,其迭代速度快、高风险性、时效性强的特质决定了人工智能企业倾向于在创业环境良好的地区布局。
(上海高校智库供上海学习平台原创专稿。
供稿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吴林芳、王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