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府主导的大量运动式村庄规划与建设虽具有规模广、见效快的特征,但着眼短期成效的政治诉求为村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村庄规划评价的缺失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纠正,使村庄规划与建设水平裹足不前。本刊第5期刊登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段德罡、高莉、黄晶老师的论文《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临潭县长川乡敏家咀村建设规划为例》,他们以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为对象,开展了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因为这一案例具有我国运动式村庄规划建设的普遍特征。
西方国家对于规划实施评价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带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论上的创新与领先,其规划实施评价有着成熟的工作体系及很高等级的社会影响力。而对我国来说,规划实施评价基础理论才刚刚起步、实践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理论方法构建一套适合我国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体系,一方面能够及时全面检验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结果的外部性,引起政府部门、规划设计人员以及村民的反思,从而为村庄建设规划的良性运作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参考。
现阶段我国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成效主要集中在人居建设方面,这和我国村庄发展较为滞后的阶段特征、运动式乡建活动的政策目的、村庄建设规划的本质属性与实践体系息息相关。同时,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成效根本上取决于政府、村民和规划师等利益主体的互动作用。现阶段实施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文化和产业方面的偏差,多由于乡村规划建设活动中政府干预过度、村民主体缺失和规划设计失位。
因此,笔者建议,为增强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成效应做到:
(1)在规划组织上,通过制度设计保障规划先行的外在逻辑,维护村民为核心价值取向,并通过规划文本有效性评价、近期计划实施情况评价、终期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的长效机制构建,将评价纳入规划程序中。
(2)在规划编制上,首先要利益主体形成具有共识的规划目标,其次要构建定量化的规划指标体系,保障规划文本内在有效性与使用性。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了解更多《》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