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市-对城中村未来的思考|作者拍摄
文图|程丹丹 陈科丽 徐舶闻 赵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 高楼与城中村:一条道路两侧完全属于两个世界 图|作者拍摄
同一座城,两种不同的世界,一侧是繁华与前卫的精英面容,另一侧却被许多人当做城市的伤疤。“城市伤疤”是每座城市发展中的印记,尽管有着不同的名字:城市边缘地带、贫民窟、城中村、难民窟等等,却被赋予了相同的描述:阴暗的环境、脏乱的巷道、违章乱建、极高的犯罪率……不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由于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区衰落,还是印度由于社会结构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贫民窟,亦或是常规城市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旧城,手法粗糙的大拆大建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主旋律,简单粗暴的更新手法不断抹擦着城市发展的印记,留下的只有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与此不同的是,以香港、台湾为代表的精细化更新为城市谱写了新的篇章,更新发展已经到了精细化阶段,是城市化向深度发展的具体体现。
▲ 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 图|来源网络
最后在更新模式上采用多种方式并举,因地制宜地推进更新,主要有拆除重建、功能改变和综合整治3种方式。拆除重建类是指改变功能,也改变产权,其空间收益最大,交易成本最大,可是因为涉及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相关利益纠纷,无止境的谈判过程和过渡期租金补偿金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例如福田岗厦村改造历时12年,鹤塘小区历时6年,罗湖区太宁路金钻豪园更新单元、罗湖区爱国路木头龙更新单元等项目依旧推进艰难;功能改变类是指改变功能,但不改变产权,经济收益适中,交易成本适中,例如深圳市大鹏新区较场尾;综合整治类是指不改变功能,不改变产权,经济收益最小,交易成本最小,但是更具有操作性,例如下文即将提到的福田区水围村柠盟公寓。
不同的村在城市更新中面临不同的局面,并通过不同的更新模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大冲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更是南山区建设大沙河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2012年,这里开始拆迁,多年以后,变成了现代都市街区的模样:300米高的标志性写字楼及附属办公楼、酒店、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务公寓及住宅等让大冲脱胎换骨,然而这里留下了一块孤零零的夹心“祠堂”,成为深圳独有的南山“万象城”。曾经在这里落脚的年轻人再也没有像大冲那样的一个“家”,再也不能下楼买到一碗家乡的螺蛳粉,出门便是便宜又新鲜的海鲜,再也找不到卖鱼的阿姨,顺手就能买到的野菜也无处可寻。也许,这项耗资超过200亿元的华润旧改项目,是深圳乃至全国旧改项目的典范和标杆。但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十几万人口,现在又在何方?
▲ 大冲村的祠堂与林立的高楼 图|作者拍摄
▲ 大冲村图底关系分析 图|作者绘制
据记载,湖贝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深圳墟发源地之一。村内三纵八横,保存有怀月张公祠、清嘉庆九年重建的宗祠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门楼、水井和两百多间民居,是典型的广府系坊巷式排屋村。古村通风不佳,巷道潮湿、布满青苔,迎风飘来的都是随处晾晒的鱼虾和洗衣粉的气味,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在东门市场做生意和打工的潮汕人。这里是深圳市目前仅存的两个古村之一,是唯一一个处于深圳商业中心最繁华地段的古村落。伴随时代大潮的汹涌向前,罗湖全面启动辖区商业“金三角”的综合改造项目,湖贝村作为东门商业“一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囊括其中。现在目光所及,已经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古村落墙上,都贴满了炫酷的规划效果图和激动人心的宣传标语,似乎预告着“光荣”的未来……
▲ 水围村图底关系分析 图|作者绘制
▲ 柠盟人才公寓的七彩院子 图|柠盟人才公寓物业
▲ 清新又前卫的青年公寓 图|柠盟人才公寓物业
除此之外,柠盟公寓为营造适合青年人才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活社区,在改造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内部空间的提升,创新性地增配电梯及空中连廊;在安全整治方面,完善了消防、安防、监控、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重新铺设房屋内部管线,增加烟感、灭火器等设备,显著提高了城中村的安全系数;同时为突出智慧城市的特点,改造中充分融入“互联网”“物联网”理念,启用智能化社区管理系统及App,通过专业化管理团队,营造“生活+居住+休闲+汇聚人才+创业”五位一体的社区空间。另一个标志性的公共空间是项目的第五立面,即屋顶花园,29个屋顶根据各自所在的色系形成色彩缤纷的屋顶空间,这些屋顶包含了洗衣房、菜园和休憩花园。
▲ 水围村的改造模式 图|作者绘制
现在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给咱们“”加星标就好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