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858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国土空间规划要从过去以增量为主、物质的、工业的、偏技术的时代进入到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为此,本文将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探讨广东省村庄规划的编制趋势。
一
政策背景: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指南》以2017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为基础,衔接省住建厅2018年8月印发的《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试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工作流程、规划内容及成果要求四部分。规划范围要求涵盖村域全部国土空间,以一个或若干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为衔接过渡期要求,提出村庄规划期限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5年。
主要提出以下四点探索:
(1)工作底图精准化,为规划管理“一张图”打好基础;
(2)规划内容体系更全面,落实上位管控要求,引导村庄开发保护;
(3)规划成果简洁、更精准,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成果模板;
(4)工作流程适当简化,突出村民主体地位。
二
工作底图:精准化,为规划管理“一张图”打好基础
三
规划内容:体系更全面,落实上位管控要求,引导村庄开发保护
针对当前村规存在的重建设轻保护、多规难以衔接统一的问题,提出新时期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庄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产业和建设空间安排、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近期建设行动等内容。
强调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分类分级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村庄景观风貌控制要求,对具有古驿道资源的村庄,建立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出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等资源的策略。
主要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农村住房(宅基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谋划村庄产业发展,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布局,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确定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明确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途、强度等要求。
(4)提出可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可进行规划“留白”,划定不超过现状建设用地规模20%的有条件建设区(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村庄未来发展的备用地。
主要针对村域内地质灾害、洪涝、消防等隐患,提出农村建房安全管理要求以及预防和应对各类灾害危害的措施;与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相协调,提出村庄应急庇护场所选址及建设要求。
主要提出近期急需推进的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治、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明确资金规模和筹措方式、责任主体和建设方式等。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新增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类型项目。并可结合实际和乡村振兴需求,进一步增加充实近期建设项目表内容。
四
规划成果:简洁、更精准,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成果模板
(1)村庄规划总图:需要标示村域内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宅基地建设范围线、有条件建设区等规划控制线,及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等各类用地布局,并附规划目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分类还未正式出台,为了便于落实过渡衔接期上位规划约束性指标和方便数据入库,建议采用目前《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用地分类。
(2)近期建设项目表:主要作为乡村振兴的建设项目库,包括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治、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名称、空间位置、用地面积、资金规模、筹措方式、责任主体和建设方式等。
(3)村庄规划管制规则:要求将村庄发展目标、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设空间管制、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具体管制对象、规模、位置、要求应写入管制规则,做到“文字易懂、内容好记、管理可行”。
五
工作流程:适当简化,突出村民主体地位
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将村庄规划编制流程简化为现状调查、规划编制、规划报批、规划公告四个阶段,对于专家论证程序不再做强制性要求,确实有需要的地方,可以组织专家审查环节。规划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即可按程序报批。
创新工作组织模式,采用全面覆盖、同步推进的组织形式,建议采用总-分-总的工作组织模式。为压实各级责任,建议成立县级村庄规划工作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镇政府需配合事项。
六
三点思考:共同探讨,思维转型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如何编制目前各地都在探索,笔者认为未来村庄规划编制有三点趋势:
1、分类推进、突出特色,结合乡村振兴四类村庄分类,明确各类村庄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和成果表达要求,形成不同类型可复制、可推广的编制模式;
2、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
3、共同缔造,整合多方力量,聚焦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乡村规划师而言,应转变思维理念,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强化指标管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维,实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管控体系;秉承“设计思维”,优化村庄国土空间布局,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南粤规划
新媒体编辑:刘晓莹
审读:刘芳
声明:本文来源:授权转自南粤规划(ID:gdsplan),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打开链接
【规划师论坛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与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响应研究
【规划师论坛2】西部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体系及西安建设对策研究
【规划师论坛3】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及核心策略
【规划师论坛4】东北振兴战略下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策略研究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