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你的地方·回顾|一个新嘉定人对嘉定老城的研究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6994&idx=2&sn=6ad6e11e6ca7206de99906554e15e823&chksm=88851de0bff294f6991d2033167bfa3d38147c0521ec86b567eedff1ab23c6b6b7ead81c7627&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19-08-16 15:58:3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阅读原文也观看视频
为什么做
我是2015年搬到嘉定马陆的。真正关注到嘉定老城,是2017年中读李振宇
《空中读城》
一书,作者从飞机上俯拍的嘉定老城,被圆形的护城河围成一圈,形态完整。
嘉定老城卫星地图。2019年2月。来源:百度地图
2018年是嘉定建县800周年。年初的
“百年嘉定影像展”
通过1867年至今的百余幅历史影像,呈现了嘉定老城内外那些遗留或已经消失的景物。这个在安藤忠雄设计的保利大剧院中的展览,让我对老城的理解逐步具象化了。
2018年2月,百年嘉定影像展。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作者拍摄提供
2018年中,
嘉定环城河步道贯通
。在打卡沿环城步道的嘉定儿童公园、盘陀子公园、南水关、南城墙之后,我无意中进入了位于护国寺附近的嘉定西大街。
这条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的大街,至今仍是江南水乡风貌。大街上一度人声鼎沸、商贾云集,而今因为征收,人气尽失。人们对西大街的记忆,在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大多停留在2017年。
2018年9月,嘉定西大街
作为一个新嘉定人,我每天坐地铁11号线穿梭于嘉定新城和市区。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我对嘉定这两个字的联想,是汽车、F1、房地产、古漪园、郊野公园等等。这是属于“新”和“快”的那个嘉定。
借
“你的地方”
项目机会,我以嘉定老城中的河道为线索,重新研究和认识嘉定老城。
怎么做
整个项目的时间很紧,我用了一个多月,主要收集资料和素材。我把资料分为几类,一类是最为传统,也是信息量极为丰富的地方史志。中国有方志传统,这个传统在嘉定这样的历史文化名镇更盛。直到今天,嘉定还有由热心原住民和地方史专家自发成立的嘉定古建筑和民俗文化研究会,为保护嘉定历史文脉而奔走。这次我在项目中采用的嘉定镇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市容图,即由嘉定退休医生
章丽椿
利用业余时间踏查采访并整理而成。
除了方志外,我在研究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大量视觉素材。比如老照片收集者徐征伟(他是上文提及的嘉定百年影像展照片提供者)收集的各类嘉定城影像、摄影师陈启宇等前辈对嘉定今昔的
城市影像记录
。嘉定电视台在西大街征收前后也专门摄制了一个30分钟的
短片
。
应该说,嘉定原住民和本地机构是自豪于嘉定这片土地的,也动用了多种手段自觉来保育和传承本土文化。
还有一类信息来自地方媒体和专业媒体。环城河步道贯通的消息,我最先是在“上海嘉定”微信上读到的。《城市中国》杂志在2017年9月刊发
《西大街,城市更新的嘉定一课》
,其中提及的人、宅、街大多还在,时过境迁,今日读来也是五味杂陈。
嘉定博物馆日常举办的
公教活动
也让我获益良多。在环城河步道内圈贯通后不久,嘉博请来地方史学者、老城原住民、环城河步道设计师,从各自角度谈城墙及护城河遗址的保护利用。
2018年9月22日,嘉定博物馆文博沙龙:嘉定城墙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在那场活动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原嘉博文保部主任金蓉对嘉定城墙被拆后,城砖去留的考察。《嘉定镇志》中记载,1950年兴建嘉定人民大礼堂,曾拆城墙砖石作为土建材料。金蓉老师为考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在嘉定人民大礼堂拆除时去到工地现场,发现礼堂所用建材并非城墙砖石。
嘉定老城内的居民是另一个宝库。我一般是利用平时下班后的晚上先进行踩点或约访,双休日进行更具体的素材采集。那段时间临近春节,又一直下雨,我把关于人的采访尽可能前置,等天气放晴再慢慢做环境类素材采集。
和居民们接触多了之后,我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连接感”,有时间上的也有空间上的。西大街上曾有一家上林春书场,附近居民习惯到那里喝茶聊天。现在书场已被征收,但居民喝茶的习惯还在。西大街上的一家茶叶店,每天一早五点多开门,做三元一位的早茶生意,是为店铺聚揽人气,也无意中延续了居民们的习惯。
2019年1月19日清晨五点左右,做起早茶生意的茶叶店。后排蓝衣者即为茶庄老板。
嘉定儿童公园是由几个福建人运营的,他们的老乡也经营着虹口公园、和平公园等地的游乐设施。虽然身在上海,他们每年中秋还是会回老家。去年11月,更是回乡参加了
延平乡村艺术季开幕式
。关于未来,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因为居住证积分,可能还是要回老家上学。”他们现在是嘉定的居民,将来他们的孩子会去往何处,尚未可知。
经营嘉定儿童公园的黄先生,来自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他的夫人来自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九龙村是2019延平乡村艺术节的主展场。
嘉定儿童公园的游乐设施海盗船
在踏查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已搬进新房的西大街原住民沈维,因为新房就在附近,他仍不时回到老宅看看。古玩店老板杨白头曾对我自嘲,“店铺搬到哪里,征收进行到哪里”。而嘉定第一个状元王敬铭的旁系后人至今仍住在旧居。旧居是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楠木厅结构尚存,但早已破败不堪。
嘉定西大街原住民沈维带我参观已被征收的老宅。他的祖辈曾在法租界工作,有了积蓄之后便在西大街置业。
沈维笃信,在老宅某个房间的厚石板下面,至今还藏着不少金银细软。
杨白头在位于人民街的杨白头古玩店内
杨白头古玩店内有一些嘉定特色的物品,如嘉丰棉厂搪瓷茶杯、戬浜工程队第一届职代会的纪念杯,嘉工公寓搪瓷碗。厂队消亡了,物件还在,那记忆也就可以延续下去。
搬离西大街后,杨白头在古玩店旧址侧壁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摄于2019年2月
王敬铭宅楠木厅。左侧墙面可见“斗私批修”标语。据王氏旁系后人回忆,这里曾作为工厂使用过。
王敬铭宅第三进二楼现状,现已无人居住,此前各厢房均对外出租。摄于2019年2月
嘉定老城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我遇到的这些人与事,则说明嘉定老城不仅有时代痕迹,它和嘉定以外甚至上海以外的地方还在不断发生交互。
嘉定西门外古银杏树下,时常有香灰飘散。这是八大王庙遗址,一处与“嘉定三屠”直接相关的小型祠宇。相传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嘉定,降将李成栋下令屠城,时间限三炷香。其中有一官兵暗断香几寸,当香烧尽,其策马传令止杀。当行至三皇庙桥时,坠马而亡。嘉定民众造祠祀之。香火在初一、十五较旺。摄于2019年2月6日(正月初二)
做什么
说起这几年我在业余时间的兴趣爱好,不得不提到澎湃主办的“城市漫步”系列活动。2016年10月,我旁听了与瑞象馆联合主办的“城市漫步:发现与表述”工作坊学员
成果汇报
。2017至2018年,又以每月一次的频率,组织城市漫步活动。漫步范围扩大至虹口、崇明、徐汇滨江、顾村、上钢地区等。城市漫步系列带给我的,不仅是知道街区背后的历史故事,还能启发人去找寻各个专业维度下对这片区域的研究,去思考表象下的来龙去脉。
2018年12月,我参与了愚园·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开馆展览中,厉致谦和沈健文发起的
“字与面”项目
。这个项目采用众包方式,采集大量信箱图片,通过关注信箱上的字,这种介于公私之间的文字界面,用另一种视角来探寻愚园路上的百姓生活。在“字与面”项目中所用到的类型学、考现等方法对嘉定老城项目颇有启发。
在嘉定老城项目前期,我读了
《路上观察学入门》
寻找灵感。在踏查中,我发现沿河路面因地区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面肌理,比如西大街周边的弹格路、新式小区周边的彩色铺地砖、改造后的州桥老街的新式弹格路,还有孔庙汇龙潭附近的花式铺地等,这是属于嘉定老城独特的空间肌理细节。
嘉定老城河道周边路面
真正让我从展览的“观者”视角转换为“作者”视角的,还要归功于观察员和主办方老师们的启发。
记得是2017年,当时施老师(本次双年展总协调施瀚涛)和我说,你有关注在民生美术馆办的abC艺术书展吗?这批人慢慢起来之后,会有一些改变(大意如此)。当时我对摄影书、艺术自出版等还没有概念,也就没有听懂施老师的意思。
“你的地方”项目第二次观察员交流会,我将素材带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施老师建议我去参考一下艺术家程新皓关于云南盘龙江的项目,和以此为基础制作的摄影书
《对一条河流的命名》
。
程新皓是北大化学专业博士,通过旁听其他课程接触到当代艺术和人类学,此后也一直在做人类学调研。《对一条河流的命名》乍看像对云南盘龙江的地质学考察图片库,实际上,他用人类学中的
“延伸个案研究法”
,试图对时间和空间提出新的观看方式。在他看来,这条河流沿岸的地景一直在变化,唯一未变的只有江水本身。
直到2019年4月,我才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阅读室,找到这本已经绝版的《对一条河流的命名》。
在参考了程新皓对这个项目的
访谈
后,我决定将素材按植物、窨井盖、桥栏、路面、路名、河岸、人等进行分类。我比较喜欢的是窨井盖这一组,其中有二简字,有嘉定市政的,也有上海市政的,有城市微更新后设计的彩色窨井盖,甚至还有错版井盖。最早沿河居民直接将污水排入河道,而雨水排水和排污系统是现代化的产物,井盖上也承载着很多时代信息。
嘉定老城内的井盖
我的展位位于黑展厅动线最后。让我比较感动的是,有些观众在行将走出展厅之时,看到我的作品之后,会停下脚步,再仔细端详一番。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是嘉定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还是平时更容易被忽视的窨井盖,抑或其他什么东西?
第12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成果展现场
后记
2019年2月底,我完整地听了程新皓在OCAT上海做的分享,惊叹于他在作品之后的思考框架和阅读量。
2019 年3月底,建筑师小孔带着北京长辛店地区的百年沧桑,来到定海桥互助社继续他的
摆摊项目
,他说:“城市研究和艺术不一样,城市研究谁都可以做,每个人知识背景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2019年3月29日,小孔在定海桥互助社摆摊现场
4月13日,和朋友们再一次漫步嘉定老城,那天的路线是从沪宜公路侯黄桥出发,沿西大街进城,走到已经成为景区的州桥。在快到州桥老街的时候,有朋友问我,州桥是西大街动迁后的未来吗?
我真的答不上来。
接下去,嘉定老城肯定是我会继续关注
的地方。西大街的改造已被区政府再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他我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还有:青浦金泽的香汛、曾经的马陆艺术村和现在的徐汇滨江艺术区。因为主要还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踏查和研究,整体推进不会特别快。
每月我会整理、推荐泛城市主题的展览、讲座等活动信息,但正式发布的内容因为篇幅等原因,省略了更多活动背后的信息。比如南京四方美术馆的长期研究项目“地形学”我也很关注,这个项目通过展览和公教项目,与四方美术馆所在的老山地区还有南京城不断发生关联,至今已完成了两档展览《麒麟铺》、《山中美术馆》,以及多期地形学闲逛活动,主题涉及南京现代建筑、文学与艺术史中的南京等等。
城记播客小程序二维码
基于以上原因,我和曾经参与过“城市漫步:发现与表述”工作坊的
高琪
合作发起了一个媒体项目《城记播客》,主要关注和城市有关的新闻、展览、出版物、有趣的人和机构,试图呈现了解城市的更多方法。目前已上线的内容包括:如何书写城市、来自北京abC艺术书展的答案、桌游的可能性、四方地形学专题:南京寻音记实录。欢迎大家在
苹果Podcast
、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订阅收听,更欢迎大家在微博、微信关注城记播客和我们交流。
最后,还是很感谢在这个项目中帮助过我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也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