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现场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黄艳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和58个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分管同志参加会议。
近几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58个试点城市工作,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探索城市补短板、惠民生转型发展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这些城市从百姓身边小事、难事入手,取得了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改善城市生态本底和城市公共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老旧城区改造、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城市风貌等多方面成效,受到广泛好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参加会议并分别做了报告。其中庄惟敏院长做了题为“延安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宝塔山游客中心暨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的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的分享。
延安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既是古代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近现代的革命圣地。
在延安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进行建筑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一方面是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带来的新气象,另一方面是城市千百年来积淀的厚重感,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连接过去又要通向未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适性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原有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环境干旱缺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建筑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因此,建筑创作应坚持因地制宜的策略,顺应自然环境、延续场地文脉,同时还应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重塑建筑、环境与人的需求之间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建筑在地性的探索
通过对延安地域文化、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研究,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元素,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加以诠释;采用当地建筑材料与建造工艺,通过现代技术加以改进,彰显在地建筑原始、原真的美学,使建筑更具“归属感”与“认同感”。
独特人文环境下建筑的适度与恰当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特殊的人文环境。在这里,任何张扬和奢华都是不适宜的。同时,刻板和生硬也是需要尽力避免的。因此,我们力求呈现一种圣地氛围下的亲和建筑。既体现出厚重大气,又足够亲切开放,使纪念性的场所与人的日常活动有机融合。
由于宝塔山位于延安市中心,受“三山两河”特殊地形限制,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加之原景区缺乏规划,长期以来群众在宝塔山山体靠山切坡自建了大量窑洞,布局散乱,山体生态破坏严重,对宝塔山的人文景观、自然风貌构成侵害,严重影响革命圣地形象。
项目选址位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之地,宝塔山脚下,东至宝塔山山脊,西临南川河,北起摩崖石刻,南至龙湾隧道。总用地面积约为16公顷。
▲2017年4月接到设计任务时场地现状照片
在宝塔山景区,山和塔是场所里最重要的标志,任何人工环境的营造都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山和塔。因此,人工的建筑环境要尽量消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缝合山水、修复生态
地景建筑、融入环境
就地取材、延续文脉
城景交融、公共客厅
完善功能、服务大众
在宝塔山景区特有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背景下,
通过地景化的建筑手法及在地化的材料工艺,
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新旧建筑融合共生。
▲2019年6月,宝塔山游客服务中心暨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项目获得了UIA(国际建筑师协会)
第四届巴库国际建筑大奖。这是中国大陆建筑作品第一次获得UIA国际建筑大奖。
总之,我们从延安的地域文化背景及自然历史条件出发,不刻意追求某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在时代、历史、地域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求创新,用现代的语言和手法来实现对延安地域文化建筑新的诠释。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场地内既有建筑遗址的修复、山体安全性的论证与加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乡土植物的选择,地方材料的比选和实验等。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策略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项目的前策划与后评估。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客观详实的依据和支撑,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二是坚持建筑全过程咨询与控制。多做实验和比选,通过材料样板墙、种植土壤的检测和改良、同等造价下材料工艺的比选等来保障设计思路的贯彻;
三是探索建筑师负责制下的“设计共同体”。建筑师牵头整合各专业研究机构及熟悉当地情况的专家,通过跨学科多专业深度合作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延安宝塔山游客中心暨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荣膺UIA(国际建筑师协会)2019年第四届巴库国际建筑大奖
注:本文分享自“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微信公众号,特此鸣谢.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延安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