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864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用文化提升城市内涵,以旅游激活区域价值。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目前,中国旅游业已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占GDP总量保持10%之上。行业内的产品及业态也在逐渐丰富,可见,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据权威机构预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6万亿元。
2014年-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额、占国家GDP总量、GDP中的占比
2002年前,旅游处于事业属性阶段。2002年-2017年,随着政企分开工作的展开,职能聚焦旅游的产业属性更加突出。2018年以后,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旅游的文化属性凸显。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发挥1+1>2的效果,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发展态势。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此外,文旅融合开启旅游新时代机构融合,文化和旅游部门现已全部完成挂牌。旅游业的属性,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再到文化属性转变,一分一合”彰显旅游属性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文旅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文化演艺等各类主题秀异彩纷呈;主题乐园数量、质量不断增长。纵览国内主题公园自主品牌,长隆、华侨城、方特无疑是国内实力代表,规模和影响力都日益提升。
杭州良渚古城于近日申遗成功
项目组成员:规划设计一所 牛丞禹、许路
一
文化旅游是什么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才是文化旅游呢?
根据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文化旅游指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上述关于文化旅游的概念主要是从需求者,即游客的角度出发界定,而忽视了旅游供给者的角色。因为,就现阶段讲,旅游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现象,要把它作为一种产业来看待。这样就不能回避“市场”问题,市场涉及供给者和需求者两个方面,所以仅从需求者的角度看问题是片面的,必须依据经济学法则充分考虑供需双方的制衡关系。
由于旅游经营者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提供相关产品,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审视旅游将更加全面和准确。
旅游产品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固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经营者本身只需提供与旅游者需求有关的服务;另一种则是经营者主动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内容及方式,如一台实景剧、一座特色建筑。这个划分才是文化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概念的基础。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杨丽萍以总导演的身份
为福建所创的唯一一部大型多媒体舞台剧《平潭映象》
二
让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通过立体布展让陈列展览活起来、研发文化创意产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借助新媒体力量让传播方式活起来,这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走向未来的实践探索。
故宫文创
“文化+”战略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文化与实体经济、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新型城镇化、文化+传统产业等。近年来数字创意产业也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来: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数字化水平,促进虚拟旅游展示等新模式创新发展;同时,挖掘创意“三农”发展潜力,提高休闲农业创意水平,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文化开发,以创意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具有很强文化创意特征的产品IP,更体现“文化+”的趋势要求。
其实,文化旅游在我省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比如我省的文化旅游IP——南粤古驿道。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文化与南粤文化的融合之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粤古驿道活化地图
作为振兴乡村的产业依附体,“南粤古驿道”是个新生事物,自2016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始牵头组织修复利用,它基本上是按照全域旅游模式打造的开放的绿色生态旅游产品,总体上处于政府统筹建设的阶段。成熟一点的有梅关古道、香山古道、珠海中山歧澳古道、西京古道等。
围绕古驿道,推出的相关活动都比较有意思,已有的包括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文创大赛、艺道游学、瓷器之旅、南粤古驿道展厅等等。
进入2019年,“振兴”效果日渐显现。比如大获好评的古驿道定向大赛,2019年进入第四届。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2019年第四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依然选址梅州市平远县,2万余人齐聚这座粤东北山区小县。连续两年的古驿道定向赛,让平远的体育事业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古驿道定向赛不仅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借助体育赛事平台发挥“体育+”综合作用,还带动全县群众体育健身的热情。
2019年第四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平远县举行
比赛期间,当地还举办了“醉美厨娘大赛”和特色农旅产品展销会,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活动举办后古驿道不仅被修复建设起来,还进一步被活化利用,古驿道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红色文化、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村庄焕然一新,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围绕古驿道推行的环保生态产业链也颇有起色。
南粤古驿道多集中在偏远乡村,而多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一直很大,广东把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下沉至乡镇,以“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为起点,将绿色发展和低碳环保等理念传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把岭南文化的魅力、文化产品的创新展现给村民,已显著改善沿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出一批“驿道美丽乡村”。
依托当地资源及特色,在古驿道同步开展系列文体旅游活动,是提升南粤古驿道的“知名度”,打造“古驿道经济”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针对市场对南粤古驿道的关注点,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户外体育活动、乡村体验等方面,分析出以下三条产业方向: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向
古驿道本体作为独特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沿线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名城名镇名村等资源,包涵岭南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户外体育活动方向
各地依托当地的南粤古驿道,每年开展定向越野体育赛事,吸引了大批运动员、市民、农民、学生、媒体的关注。全省各地2016年共举办8站、2017年共举办10站、2018年共举办9站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定向越野大赛已经成为南粤古驿道的品牌活动,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度。
乡村体验方向
随着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古驿道沿线周边的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民宿广受欢迎,乡村农耕体验、特色美食和特产手信等深受游客喜爱。“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等创新性的工作开展方式,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自南粤古驿道广东江门市台山海口埠至梅家大院示范段修复打造后,到台山端芬、斗山等毗邻古驿道地区观光旅游和采摘果蔬的游客络绎不绝。韶关南雄、乳源,江门台山和梅州平远等市县,趁着南粤古驿道人气高,还适时举办了各种农业生态博览会、美食节、丰收节,大享“古驿道经济”。
有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14条古驿道的游客总量比2018年增长了96.99万,总量增长率为19.80%。2019年春节期间共吸引旅客586.84万人,2018年为489.85万。2019年春节期间各古驿道游客增量明显,古驿道对地方旅游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韶关南雄乌迳古道重点线路
三
韶关南雄乌迳古道研究成果
我院近两年积极开展南粤古驿道的理论研究,承担完成了大量的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规划设计项目。2018年,我院荣获“南粤古驿道功勋推动者”称号。近日,我院更是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成立“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
我院成立“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
在韶关南雄乌迳古道的研究中,考虑到乌迳镇新田村的规模以及文化储备总量,我院规划设计一所以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新媒体力量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
韶关南雄乌迳镇新田村
以地域性(赋予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文化性(体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时代性(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原则,以创造层出不穷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整体思路,即通过提炼当地历史文化要素、确定旅游产品类型、加入新型文化展示三方面因素的排列组合,便可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文化底蕴特色、功能实用、形式新颖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产品,从本身特性分解,可分为:历史文化要素、产品类型要素及文化展示要素。其中:历史文化要素——取材于当地历史资源及非物质文化资源;产品类型——包含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及日常应用产品等;文化展示要素——包括活动、演出、赛事、展览等。
四
旅游产品类型分析
1、旅游产品自身属性分类
此处旅游产品为狭义范围定义,即实物旅游产品,非观赏、游览、体验类型旅游产品。从自身属性分类来看,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旅游产品主要分为食品类,日常用品类,纪念品类。
2、特色产品
新田村特色产品可分为食品及工艺品两类。食品类主要包括农产品、半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饮品等,具有明显的当地特色和食用属性,如黄烟、板鸭、白果、香菇等。工艺品包括陶器、瓷器、编织器等非食用特色产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并兼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南雄特色农产品图
食品与工艺品作为传统的特色旅游产品已风靡多年,但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携带不便、包装不够精致、缺少品牌优势、使用性能不强、需再加工等,限制了特色产品类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新时期的推广度。因此,新型包装、新型外观设计、新型品牌打造已成为部分旅游特色产品的重要打造点。
3、日常用品
日常用品类主要包括文具、工具、收纳器皿等,具有日常使用及旅游点售卖的属性,如具有特色印刷的纸笔文具,画册、明信片、收纳盒、手机壳等。
日常用品类旅游产品因其使用性能高,种类繁多而占据文化旅游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但因其同质化高,可复制性高,缺乏地方特色而 遍布旅游市场,而本身用品质量的低下也造成游客购买欲不强的现象。
因此,加强设计与使用功能的结合,并与知名厂家合作,打造具有设计感与文化特色兼备的日常使用类旅游产品,才能提升整体的旅游产品质量,从中吸引更多游客。
4、纪念品
纪念品类主要包括首饰、挂饰、摆件、冰箱贴、匙扣、纪念币等小件物品,包含展示纪念特性,大部分无特定使用功能。
图:各种类型的纪念品
图: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售卖市场
纪念品类旅游产品目前在全国各旅游点及非旅游点都有销售,因其可复制性高,同质化严重,造成销售点多,缺乏特色、质量低下等问题,以至于影响旅游区整体形象。
因此,加强地方特色文化与纪念品本身要素的结合,提高纪念品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品质,并规范售卖点,才能在提升纪念品销售量的同时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另外,我院规划设计一所根据新田村自身属性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创。如以下3类文化旅游产品类型:
(1)文创产品类
主要包括书籍、明信片、邮票、纸笔文具、纪念币、纪念品等产品。
案例:丝巾图案设计
采用新田村窗花图案进行组合设计,并采用黑底金线与黄底黑线缝制,形成具有形式美感的丝巾纪念品。
基本元素
案例:镂空雕花折扇
采用新田村窗花图案进行组合设计,并采用硬质木材,采用激光雕刻,形成具有古典美观同时兼有新田村特色的雕花木折扇纪念品。
案例:特色仿古木梳
采用新田村古建筑屋檐元素,将屋檐简化并结合木梳整体设计, 其中金属制保护壳既可以作为木梳保护壳,又可以作为梳妆镜使用, 同时在合上镜盖时,保护壳作为墙体意向,与木梳的屋檐相得益彰, 形成具有趣味性、地方特色又兼具实用功能的木梳纪念品。
(2)特产食品类
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如黄烟、板鸭、白果、香菇等,同时包括竹艺编织、竹雕、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品。
案例:南雄白果软质包装
采用白果与银杏叶的元素,以简约手法进行包装设计,着重突出产品的品质与档次,提升游客的购买欲望。
(3)文化展示类
主要包括举办定向越野大赛,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创办特色民宿,选取2-3项主打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及多项周边文化旅游产品类型。
结合历史文化要素、旅游产品类型、新兴文化展示三种要素对新田村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主要设计展示)
图:多种类型古驿道文化产品
五
探究新型文化产品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新型的旅游产品也层出不穷。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品,从而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依据新田村的历史发展,人物事迹进行故事写作、曲艺创作、漫画创作等文化活动,联合文化机构、协会、大中院校进行创作,通过各项文艺载体的创作丰富新田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增添人文特色。其成果可转化为实体旅游产品,如书本、明信片、宣传画等。
图:厦门城市名片(市花·市鸟·市树)文化创意产品
还可利用新型技术,如 3D 打印,激光蚀刻等,打造定制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并通过产品组合形式打造定制纪念礼包,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图:3D 定制打印纪念品
在开展实体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同时,新田村也可借助自身特点及优势,开展定向越野大赛,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并可通过体验式互动、VR 场景展示等新技术展现乌迳新田村的悠久历史文化。
六
案例分析
观佛楼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为了让它更好展现乐山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观佛楼项目利用原有楼体,将打造一个全新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乐山大佛历史、建设过程的平台。
乐山大佛景区观佛楼 VR
观佛楼一楼 VR(虚拟现实技术)展区中,陈列着乐山大佛 VR 主题乐园科技项目 VR 设备体验中心,属于收费项目,游客和市民可以通过 VR 设备感受不同场景下视觉体验的震撼,提高体验的新鲜感。其中也包含了乐山大佛的相关片源,游客们可以更加逼真的观看到乐山大佛的修建历史,本次科技项目 VR 设备中采用大型的球幕设施, 其中可以同时坐 4 个人,能够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空中看大佛的立体感,和强烈的视觉震撼。
近期阅读:
回归生活需求导向的街道改造设计研究——以湛江市金沙湾片区活力街道设计为例
从粤港澳大湾区看南沙的独特性与协同发展
深莞惠“宜业宜居”如何选,跨城通勤大数据告诉你
大都市核心区边缘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策略
高铁站点周边土地开发潜力评估思路及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