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规划FM·听书堂 | 能不能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体系?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AwODQ4Nw==&mid=2247488645&idx=1&sn=6dd01e790f536023ba37c38bc0e1cc18&chksm=fc61920dcb161b1bdb0144a50834e3905a62955e25a1329bafc37a6dbb12bcce7d34a1be7cd9&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南粤规划
时间
2019-08-09 15:09:1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赫兰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乔溪
出版年:
2018年4月
全文共
3465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弗雷德里克·赫兰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同时也是里尔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和里尔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学者,近年来在法国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城市自行车的文章。
曾几何时,红橙蓝绿的共享单车一夜之间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仿佛我国“自行车王国”的地位重返江湖。
稍短距离的出行可以不再依靠拥挤不堪的地铁、不再等待到达时间未知的公交、不再乘坐堵塞在路上的小汽车,亦不用担心自家的自行车超出家周边距离就再无用武之地。
不管在哪个城市哪个角落,我只需拿着手机,便可扫上一辆共享单车,自由出行。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私以为,自行车是现代化城市急剧膨胀和发展的降温剂,亦是慢生活的必然选择。
在繁杂纷芜的城市生存环境中,若有如此一般可供选择的舒适环保出行方式,在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中可多考虑慢行交通之权利,我们也能在钢铁组成的马路上寻得容身之处。
现代城市不断为小汽车腾出空间,步行者与骑行者逐渐变得无路可走。
但也有一群人,他们热爱城市慢行交通,推崇自行车出行。
弗雷德里克·赫兰用一本自行车欧洲史《自行车的回归:
1815-2050》述说了此种情感。
书中作者写道,“使用自行车远不止是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它同时也选择了均衡交通的政策、更易管控的财政、平衡舒适的生活与和谐共生的艺术。
因此,自行车是一个社会的选择。
”
图1 图2
图1:“自行车王国”时代
图2:汽车时代
文章主要厘清了自行车欧洲发展史,19世纪自行车的出现代替了马的使用,成为现代化进步的标志。
20世纪上半叶,自行车广泛传播,不再是中产阶级的专属物;
二战之后的30年间,欧洲迎来了交通机动化时代,汽车以迅雷之速占据城市,自行车逐渐没落褪去色彩;
20世纪70年代,在年复一年的噪声和拥堵中,环保安全的自行车归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各国政府推行自行车新政,逐渐复活久被遗忘的自行车;
2000年,自行车华丽回归,迎来共享单车;
最后,作者大胆展望了未来“自行车城市”不是梦。
纵观我国,自行车的历史也与欧洲相差无几,从其出现在大众面前、发展、壮大,到逐渐被机动化替代、被遗弃,直至再次被需要,迎来共享单车时代,自行车一路面临诸多挑战。
甚至在共享单车甚嚣尘上的今天,自行车的命运仍然跌跌撞撞。
作者按照时间线将自行车的命运写在纸上,其中不乏许多新颖的观点,亦可总结一二。
撰稿 |
重点实验室二室 冉林娜
编辑 | 冯雪琪
01
自行车的困惑与误会
交规的出现规范了道路行驶行为,然而交规的制定仿佛只为汽车司机而设,从“道路交通规则”这个词语中就能看出事情发展的趋势:
“街道”已被看作是“道路”,目的显然是为了更好地约束行人。
譬如法国出现于1922年的第一套交规中,第55条明确指出:
“任何汽车司机都有责任在靠近行人时鸣笛以警示后者。
受到警示的行人须自觉避让汽车,使其顺利通过……”在人们眼中,交通乃致富之本,而行人与自行车在汽车当道的时代则被视为障碍。
城市规划与建设朝着适应汽车发展的方向而去,在城市中心地带修建足量的地下或垂直停车场、通达的高速公路网和城市快速干线……步行者与骑行者大多被忘得一干二净,交通规划与设计中鲜少考虑行人与自行车的一席之地。
自行车缺少专用车道和必要的路权,变成无处安放的弱势群体。
到处停放的汽车蚕食鲸吞着公共空间,政府对非法泊车的宽容让汽车明目张胆地占用自行车道,造成了更严重的拥堵。
高速路、快速路以及它们的交叉点数不胜数,严重割裂了城市,一个个街区因此变得孤立起来,道路愈加曲折迂回,随处可见密集的车流和停停走走的红绿灯。
为了摆脱这些束缚,一些冒失的骑行者选择了某种大胆的尝试:
闯红灯、逆行,甚至骑上人行道、闯入公园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他们天性顽劣,而是城市规划过于以汽车为中心造成的,无路可走的骑行者只能以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来跳出条条框框,毕竟以汽车为本的交通规则硬套用在骑行者身上并不完全合适。
汽车质量大、速度快,使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城市中交通事故愈加频繁,过去的行政与交通规划人员却并不将这一切归咎于汽车——毕竟它是现代社会的象征,不容阻碍,因此他们怪罪那些不开车的人阻碍了汽车的正常行驶,这种错误的观点使行人成为了事故的罪魁祸首。
曾有研究表明,骑行者或步行者数量越多,他们遭受事故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骑行者的数量翻倍,那么每千米发生危险的概率将降低34%;
相反,如果骑行者数量减半,危险性则会增加52%。
减少自行车交通事故的要诀不在于限制它的使用,而在于大力倡导人们使用自行车。
电力助动车与自行车同划分于非机动车,电力助动车速度快,车型不够结实,刹车能力低,造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甚至比汽车的交通事故死亡数还多,人们渐渐意识到它的危险性。
非机动车行列中的自行车却背了锅,人们开始相信自行车和电力助动车一样,是个马路不和谐因素
,危害交通安全。
私以为,自行车与电力助动车同属非机动车行列,使用同样的路权和交通规则本身就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弊病,电力助动车与自行车大有不同,电力助动车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其速度、行驶摆动性和自由度远超自行车。
每种交通方式都需要交通工具、车道网络、相应的交通规则和服务(泊车、修理、租赁……),在宏观层面上,各种交通方式形成现今的公路、铁路、航运、飞机、管道综合交通系统。然而,自行车却游离在外,在各种规划中总是缺少它的身影,和谐统一的交通系统还有待完善。
02
自行车的优势
除了熟知的安全、环保、低碳、健康,作者从不同角度表述了自行车的一些优点。
曾有人在1973年做出论断,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年有超过1600小时都花在汽车上,包括用车的时间和挣钱养车的时间。
驾车者的“全局速度”不仅考虑出行时间和负担该次出行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还应算上由于缺乏锻炼而减少的寿命,或是为弥补寿命损失而专门进行锻炼的时间,自行车的全局速度远超汽车。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不过,从经济理念上看,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帕蓬在经过一番复杂计算之后得出,2010年,自行车每公里使用成本为0.13欧元,汽车出行每公里成本为0.25欧元,公交车每公里成本是0.12欧元。因此,自行车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经济,汽车也没有预想的那么昂贵,
但修建汽车停车场、专用道路的费用依旧很高。
03
共享单车时代
如今,共享单车在城市里随处可见,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曾推荐这本书。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拥有许多优势:
第一,租用形式比传统自行车拥有更多的价格优势;
第二,人们可以随地取用单车且不必放回原位,租用起来毫无压力;
第三,租用没有时间限制,到了晚上公交系统停摆的时候尤其显得方便而人性化。
自行车已经从以前公交出行竞争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现如今“公交接驳”的完美工具。
资本青睐共享单车,“互联网+出行”、共享经济的模式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乱停乱放、单车损毁、私占单车现象频发,成为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一线城市施行“禁投”条例,打压其发展,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共享单车带来的好处绝不能因此否认,打压绝不是优化其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的管理和政府因地制宜的支持政策才是王道。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来说,广州共享单车的投放供小于求,需要共享单车的时候,总是需要步行较长距离寻找,且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
让人头疼的是,找到的共享单车或许是被破坏了二维码,或是被私人锁住,或是陈旧损坏,不得已只好放弃。
上海共享单车的投放基本能满足需求,某些地段或禁停区寻找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基本没有不可骑的单车。
二线城市中,我接触到的昆明,共享单车供给充足,随时都能单车出行,基本省去步行时间和距离,且昆明的共享单车停放整齐,市民自觉遵守规则,包括人流密集的市中心商业街。
此外,厦门的许多共享单车专为旅游服务,拥有环岛自行车道,可满足人们自驾环岛的浪漫情怀。
图3
图4
图5
图3:昆明街边停放整齐的共享单车
图4:共享单车二维码被破坏
图5:
被私人锁住的共享单车
城市有不同的性格与特色,各类产业在其中发展必然会遭遇不同的待遇,较大型城市在管理上也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一味的打压和限制并不会改善现状。
共享单车对人们短途出行的帮助和对环境的保护不可否认,只有在正确引导、制定规范和加强监管的推动下,共享单车才能健康发展。
文章的最后,作者大胆畅想:
未来交通“鸡尾酒”,自行车作主料。
在人群密集度较高的地区,自行车越来越多作为汽车的替代品,同时它能补充公共交通的空白部分。
但对于人口较分散的城郊,我们仍不确定它是否真的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
目前自行车道的发展状况相当于汽车公路系统几十年前的程度,相比起现在四通八达、平稳舒适的公路来说,自行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员工投稿
重点实验室二室 | 冉林娜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
2019年7月加入我院
“成为规划一员,为了寻求舒适、便利、自由的城市生活之真谛。”
近期阅读:
“拆二代”神话还能继续吗?
从弱势居民需求视角探讨棚户区改造政策创新
CAZ水岸地带空间营造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兼析广州市珠江新城水岸空间品质
东莞松山湖区域区域统筹联动发展的策略
面向青年创客的城中村长租社区改造设计——以广州仑头村为例
从粤港澳大湾区看南沙的独特性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