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多种机遇,然而,仅就规划专业人员而言,在想要“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往往发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了解,想要开展项目合作更是困难重重。本系列梳理了“一带一路”若干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希望规划专业人员能从中获益。
本系列文章一部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国际硕士班的课程作业,还有一部分来自东南大学王兴平教授的团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境外产业园区规划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应用”)。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张纯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和武汉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熊威部长的大力支持。也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
1 哈萨克斯坦国家概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于1991年12月16日脱离苏联获得独立。首都是阿斯塔纳(Astana),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俄语是常用交流语言,货币是坚戈【KZT,1KZT≈0.02元人民币】。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一个总统制的独立国家。根据宪法,这是一个民主的、宗教世俗化的、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以及领土面积第九大的国家,幅员约270万平方公里。国家的主要领土属于亚洲,小部分属于欧洲。哈萨克斯坦从里海沿岸延伸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再从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地区延伸到中国和中亚(图1)。
图1 中亚地区地图(绿色为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与以下国家接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共享1533公里的国界线。
哈萨克斯坦有14个州(region)和2个直辖市。14个州分别为:阿克莫拉州、阿克托比州、阿拉木图州、阿特劳州、东哈萨克斯坦州、江布尔州、西哈萨克斯坦州、卡拉干达州、科斯塔奈州、克孜勒奥尔达州、曼吉斯套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南哈萨克斯坦州(Akmola, Aktobe, Almaty, Atyrau, East Kazakhstan, Zhambyl, West Kazakhstan, Karagandy, Kostanay, Kyzylorda, Mangystau, Pavlodar, North Kazakhstan, South Kazakhstan)。2个直辖市分别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以及阿拉木图市(Almaty)。
国家大部分领土是沙漠(44%)和半沙漠(14%),草原占哈萨克斯坦领土的26%,森林占5.5%。哈萨克斯坦有85000条河流。里海东部水域的东北部位于该国境内。咸海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哈萨克斯坦有48000个湖泊。
从1991年获得独立至今,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从700美元增加到12000美元,增长了16倍。即便与发展迅猛的东南亚国家相比,这也是惊人的成就(图2)。据英国专家的估计,哈萨克斯坦位列21世纪头十年经济最活跃的25个国家之中,其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和卡塔尔。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该国处于中高收入国家组(图3)。
图2 世界各国GDP与一些有趣指标的比较
图3 哈萨克斯坦人均GDP的巨大变化(单位:美元)
2 哈萨克斯坦城市规划体系与管理
2.1 哈萨克斯坦的古代城市
在即将介绍哈萨克斯坦城市规划体系前,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其城市的出现。关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城市的最初记载,可以追溯到6世纪。第一批城市出现在锡尔河(Syr Darya River)的山谷和半岛。目前,考古学家已经在该国南部和西米雷希(Semirechye)西南发现了6—9世纪的城市遗迹。哈萨克斯坦境内居住着与居民关系十分复杂的游牧民族。城市是游牧贸易中心,但往往也是受攻击的对象。
17世纪的哈萨克斯坦领土上建立了第一批俄罗斯城市——雅利茨基镇(Yaitskiy),古里耶夫(Guryev)。渐渐地,随着俄罗斯从北到南的殖民,俄罗斯哥萨克人建立了城市,其中的大部分现今仍然存在。大部分现代城市出现在20世纪,主要与矿藏的开发相关。
2.2 二战后的城市建设
二战后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46—1950年),苏联开始了经济复兴计划,需要迅速发展工业。因此城市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重建受灾城市,另一方面是开始新的工业建设。城市干预过程中保持了历史结构的连续性,建筑师们试图通过运输系统的现代化、功能分区和服务的优化和住宅单位的扩大等方式来改善旧城空间。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住宅区规划开始变得特别重要。住宅小区的建设在较长的时间内延续了1950年代社会主义城市的风格——围绕面积16~25公顷的广场为中心建造城市主体。较大的广场可以改善日照和通风条件,布置绿地和一些设施,形成统一的集合式住宅单元。
城市规划的要点是用三级服务来组织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第一级服务主要是广场内的学校、托儿所和日常商业。第二级服务是一些靠近广场、具有社交功能的设施,如体育场馆、大型商店、电影院等。而第三级服务必须能辐射整个城市,包括剧院、博物馆、超市和大型体育场等(图4)。这一规划体系是苏维埃城市化的重大成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城市建设的基础。
图4 左图为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末的规划体系(A:日常使用的第一级服务;B:定期使用的第二级服务);右图为广场规划方法模式图(A:广场群;B:扩大广场)
资料来源:Shkvarikov, 1959
这个时期的规划特点还体现在市中心的变化,市中心不再仅仅是一个中心广场,而是一个将整个城市的结构连接起来的发达的空间体系。发展过程中,建筑物、纪念广场以及代表性的街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社区的建设使用了1930年代的工业建筑技术,但是城市设计更注重利用古典建筑构图手法,如放射形结构、中心系统、广场、纪念性建筑、对称和对角线等,以强调城市的伟大形象。
2.3 城市化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人口快速增长、城市人口相对密集是哈萨克斯坦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与之相应,城市群、大都市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水平获得显著发展,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
截至2017年初,全国有1767.06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1006.65万,农村人口760.4万。全国共有城镇87个,小城镇30个,农村6693个。1996—2015年之间,城镇化水平由55.8%上升到57.0%,城镇人口增加143.33万人,增长16.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6年行政区划变化,一些城市行政区以外的城市型居民点(urban settlements)被并入农村,导致城市化整体水平下降。因此,2006—2007年,城镇人口比重由57.4%下降到53.1%(图5)。
图5 哈萨克斯坦城乡人口变化动态以及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哈萨克斯坦各州的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从阿拉木图的24.2%到卡拉干达(Karaganda)的78.7%不等。全国人口城镇化的特点是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造成中小城市人口减少。阿斯塔纳、阿拉木图两个直辖市和区域中心是经济增长点和移民吸引点,是国际、国家、各州间和州内重要的安置中心,将它们与交通体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国家的基础空间框架。
人口增长率最高的4个州是曼吉斯套(62.4%)、南哈萨克斯坦(24.6%)、阿特劳(22.5%)和阿拉木图(24.8%),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两个直辖市——首都阿斯塔纳市(53.9%)和阿拉木图(24.6%)。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别(图6)。
图6 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单位:人/k㎡)
阿拉木图、阿斯塔纳、阿克托比、扎瑙岑(Zhanaozen)、什姆肯特(Shymkent)、阿特劳、阿克套(Aktau)、塔拉兹(Taraz)、克孜勒奥尔达、卡斯凯伦(Kaskelen)和土耳其斯坦(Turkestan)等都是快速发展中的城市。
随着都市圈中最大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的城市随着建成区的扩张而发展。例如,过去十年来,阿拉木图市的面积从300平方公里增加到700平方公里。与1997年相比,阿斯塔纳的面积至2016年增长了2.5倍,达到722平方公里。随着郊区的逐渐发展,新城市群迅速形成。与此同时,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带或城市群。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20年,哈萨克斯坦将拥有3个人口多达100多万的城市群(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和什姆肯特)以及一个拥有200多万人口(阿拉木图)的城市群。城市经济正从第二产业工业转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领域。城市提供70%的服务设施。哈萨克斯坦有44个城市,其中96%的城市人口拥有65%的城市服务设施。
同时,哈萨克斯坦的城市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城市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由于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中心的住房价格高昂,因而在郊区形成了无规划的居民点,这些新居民点以棚户区为主,往往缺乏水、电、气等基本设施,个别房屋条件相当差,基础设施面临很大压力。由于出行范围扩大,郊区棚户区的出现导致运输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城市延续历史轨迹继续发展。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有现代发展理念,许多城市仍发展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很多城市保留了严格的功能分区,同类型的低矮建筑占主导,城市住房供应不足。
2.4 住房建设
2.4.1 目标:提高住房可负担能力
在哈萨克斯坦独立时,住房建设便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任务的重点之一。住房政策的要点是通过降低成本、增加住房信贷、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确保适合普通居民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可持续增长。
至2013年,哈萨克斯坦的住房公积金(housing fund)总额可建造33690万㎡住房。较1991年增加了9830万㎡,增长率为41.3%(图7)。最近25年,房屋面积年均增加430万㎡。两个直辖市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的建设量增长最快。
图7 国家住房公积金可建设住房面积,1991—2013年(单位:百万平方米)
到2020年底,住房公积金可建造的住房将比2015年增加40379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第25条第2款,国家应确保为公民提供住房,为包括大家庭在内的各种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住房;住房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等候名单上的地方行政机构人员建设社会住房。这类房屋是为卫国战争的退伍军人、孤儿、社会弱势群体、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市民提供的,其中唯一被认为不合格的是为大家庭提供的住房。2005—2015年间,国家从预算中拨出1294.92亿坚戈【约23亿元人民币】,为等待名单上的人建造出租房,建成住房面积18.01万㎡,改善了2.8万户家庭的生活条件。每一年,等候名单上通过住房基金优先获得住房的弱势群体人数都在增加。
2.4.2 住房建设计划及投资
目前,哈萨克斯坦在住房建设方面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按照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分配预备土地;
有目的地汇总规划建设领域,包括基础工程和通信设施;
促进住房工业化,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建设量、减少施工时间、降低净成本。
1991—2015年,住房建设投资额大幅增加。住房部门的投资从1991年的0.1亿坚戈增加到2015年的740亿坚戈【约合13.26亿人民币】。
其中,1991—1999年,由于经济危机和国家参与住房筹资的急剧减少,住房建设量大幅下降;2000年以来,由于私人开发商投资和个人住房建设的增长,住房建设量有所增加。
2005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国家和部门方案,为居民建造经济适用房,国家住房建设增长量升至多年来最高。2005—2015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采纳过5个旨在建造租赁和信贷住房的方案: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05—2007年住房建设方案;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08—2010年住房建设方案;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11—2014年住房建设方案;
经济适用房方案2020;
地区住房发展计划2020。
上述具有针对性的住房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根据2016—2017年的统计数据,哈萨克斯坦已建设1.071亿㎡住房,改善了超过100万户居民的生活条件。
从2016年开始,在2015—2019年国家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的框架内,额外实施了住房建设激励措施。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支持住房供应:
1)地方行政机构为等候名单上的人提供出租住房(公租房);
2)地方行政机构通过住房建设储蓄制度提供信贷住房;
3)通过住房建设储蓄制度给信用记录良好的年轻家庭提供出租住房;
4)JSC “KMC”出租房屋;
5)JSC “Baiterek发展”租赁和信贷住房;
6)JSC “Samruk-Kazyna”住房。
考虑到住房的售价较高,商品住房主要建在区域中心和大城市;针对等候名单建设的公租房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心和农村居民点。
根据《商业规划2020》(Business Road Map – 2020)和《区域发展规划》(Program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til 2020)的框架,到2020年区域住房建设的重点是住宅工业化厂房的建设。国民经济部(Ministry of National Economy)会同投资开发部(Ministry for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正在与住宅工业化生产工厂合作建房。
2.5 国土功能和城市分区
哈萨克斯坦国土功能分区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套最佳的管理制度,确保规划区域内土地使用的最优化,为协调住宅开发、多种经济活动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提供国家标准和科学建议。
国土功能区划是管理国土发展的一个工具,用于明确功能区的组成、界限和国土使用规则。功能区的主要划分标准是该区域最适合发展何种活动。
2.5.1 四类主要功能区
哈萨克斯坦的国土分为四类主要功能区:
(1)经济和城镇密集发展区和自然环境允许最大限度人为改造的区域;
(2)广泛的开发区域;
(3)有特殊规定的经济活动地区;
(4)自然环境保护最为完善、经济开发受到限制的区域。
功能区的划定主要基于哈萨克斯坦国土目前的使用情况,并参考既定的空间规划。每个分区包括各类子区域。
第一类功能区(即经济和城镇密集发展区)主要包括以下地区:
(1)西部:乌拉尔斯克、阿克赛(Uralsk, Aksay);
(2)阿特劳(Atyrau):阿特劳、马克特、马汉别特、库利萨雷(Atyrau, Makat, Makhambet, Kulsary);
(3)阿克套(Aktau):阿克套城市群、舍甫琴科堡、扎瑙曾、谢托、比尤纳(Aktau agglomeration, Fort-Shevchenko, Zhanaozen, Shetpe, Beyneu);
(4)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卡亚(Petropavlovskaya):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马姆柳特卡、马姆柳特卡、贝书库、斯米尔诺沃(Petropavlovsk, Mamlyutka, Byshkul, Smirnovo);
(5)大都会:阿斯塔纳城市群、卡拉干达、科克舍套(Astana agglomeration, Karaganda, Kokshetau);
(6)阿克托比(Aktobe):阿克托比城市群、赫罗姆陶、康达加什、阿尔加(Aktobe agglomeration, Khromtau, Kandagash, Alga);
(7)托柏斯卡亚(Tobolskaya):科斯塔奈、利萨科夫斯克、卢迪尼、杰特加拉(Kostanay, Lisakovsk, Rudny, Zhetikara);
(8)巴甫洛达尔-埃基巴斯图兹(Pavlodar-Ekibastuz):巴甫洛达尔、埃基巴斯图兹、阿克苏(Pavlodar, Ekibastuz, Aksu);
(9)东部: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塞米伊、里德、济良诺夫斯克(Ust-Kamenogorsk, Semey, Ridder, Zyryanovsk);
(10)杰特苏卡亚(Zhetysuskaya):阿拉木图城市群、乌那加什、加普沙盖、塔尔加尔、艾斯克、沙乐克(Almaty agglomeration, Uzunagash, Kapshagai, Talgar, Esik, Shelek);
(11)南部:什姆肯特、土耳其斯坦、塔拉兹、杰特赛(Shymkent agglomeration, Turkestan, Taraz, Zhetysay)。
改善经济和城镇密集发展区的主要原则是发展卫星城市,制定城镇规划和大城市发展的措施。在阿斯塔纳、阿拉木图、什姆肯特等城市,建议停止新的工业建设,拆除部分现有的城外生产设施,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
城镇规划之后,土地价值升值的地带主要沿国家空间发展的主要规划轴线分布——即沿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干线。此类区域主要分布在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东部、阿克莫拉、哈萨克斯坦北部、巴甫洛达尔和阿克托比地区。这些区域要布局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运输和市政设施。为了远期建设,有必要保留用地。同时,还提议开发一个绿色经济走廊。
而所谓的“移民安置走廊”("corridors" of resettlement),是指在主要交通走廊25公里范围内(一个相对适宜定居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人口密度最高(>50人/k㎡)【哈萨克斯坦平均人口密度为7人/k㎡——编者注】的区域集中在南哈萨克斯坦的走廊。人口密度超过10人/k㎡的区域集中在阿拉木图—什姆肯特—克孜勒奥尔达,卡拉干达—阿斯塔纳—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巴甫洛达尔—埃基巴斯图兹—阿斯塔纳—艾飞克,彼得罗巴甫洛夫—库斯塔奈州这几条主要交通走廊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东部的阿拉木图、阿克莫拉、哈萨克斯坦北部、巴甫洛达尔和阿克托比。预计将在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25公里范围和主要水道沿线确定“定居走廊”。
2.5.2 按产业经济和用地优先使用类型分类
至2050年,对各区域的产业类型设想如下(图8,表1):
(1)南部地区(江布尔、南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达、阿拉木图)——农业综合体(劳动密集型部门)和食品工业;克孜勒鄂州——石油生产和化学工业;阿拉木图市——商业、金融、教育服务、工程、制药和食品工业;南哈萨克斯坦——炼油;江布尔地区——化学工业。
(2)中部地区(库斯塔奈、阿克莫拉、北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巴甫洛达尔和阿斯塔纳)——冶金、农工综合体、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阿斯塔纳市——行政、商业、金融和教育服务;巴甫洛达尔地区——炼油。
(3)西部地区(阿特劳、曼吉斯套州、西哈萨克斯坦、阿克托比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炼油、石油和天然气化学、石油和天然气工程和服务;阿克纠宾地区——提取有色金属矿石、农业。
图8 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分布及其产业类型
表1 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建设重点
按照产业经济分类,可以将全国划分为以下五类产业区域:
(1)石油和天然气专业化地区(阿克纠宾斯克、阿特劳、西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和曼吉斯托);
(2)粮食专业化的农业地区(阿克莫拉和北哈萨克斯坦);
(3)工业—农业(东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和巴甫洛达尔),或土地—工业(科斯塔奈)专业化的多功能地区;
(4)人口密集的农业地区(阿拉木图、汉比尔和南哈萨克斯坦);
(5)大城市和相对集聚地区,经济相对现代化、服务业较发达(阿斯塔纳、阿拉木图、什姆肯特、阿克托贝)。
作者:马克慕托娃·莫迪尔(Makhmutova Moldir),哈萨克斯坦人,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国际硕士项目研究生
翻译:代书剑,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
校译:郭文韬,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
系列文章
“一带一路”若干国家规划体系简介【连载】博茨瓦纳
“一带一路”若干国家规划体系简介【连载】以色列
“一带一路”若干国家规划体系简介【连载】尼泊尔
“一带一路”若干国家规划体系简介【连载】阿尔及利亚
编辑:顾春雪 张祎娴
排版: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