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可持续发展”专栏,向大家推荐国外最新研究文献。
(专栏编辑:干靓)
体力活动、社会凝聚力和孤独感是否介导绿地游览时长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来源:VAN DEN BERG M M, VAN POPPEL M, VAN KAMP I, et al. Do physicalactivity, social cohesion, and loneliness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spent visiting green space and mental health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19, 51(2): 144-166. https://doi.org/10.1177/0013916517738563
目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住宅周边绿地数量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关系,调查绿地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机制的研究也在增加。这种机制包括压力与行为,然而压力机制的证据相对一致,行为机制的证据仍然薄弱且不一致。本研究调查了体力活动、社会凝聚力和孤独感是否是绿地游览时长与游览者所感知到的心理健康、活力之间的中介因素。
研究选择西班牙巴塞罗那、立陶宛考纳斯、荷兰杜廷赫姆和英国斯托克特伦特四个欧洲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城市选取大约30个社区空间单元,每个社区再选择30—35名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非入院治疗的成人(nonhospitalizedadults) 作为随机样本。调查问卷中包括:①SF-36心理健康和活力分量表;②(住宅附近、城镇内、城镇周边) 三类绿地访问时间和频率;③社会经济背景;④促进健康的体力活动评估简短问卷(SQUASH);⑤社会凝聚力和信任量表。随后文章通过进行多级线性回归分析调查每月访问绿地的总时长与心理健康/活力之间的关联,从而评估中介作用的影响。中介作用分析包括检验两种影响途径假设,一是直接从自变量到因变量,二是间接通过干预变量或中介变量。
研究结果发现:休闲中的体力活动和孤独感是最强的中介因素,为研究关联假设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在多个中介作用模型中将这两项中介因素结合起来,两者解释了整个关系机制的25%—30%。这表明访问绿地(尤其是在闲暇时间) 可以促进体力活动,并减轻孤独感,并且两者都在访问绿地和心理健康关联中发挥作用。然而有很大部分关联性不能通过体力活动和孤独感来解释,这表明绿地和心理健康的关联性还涉及其他中介因素,可能包括压力恢复、环境质量或者其他未知的因素。研究还发现休闲中的体力活动是与活力相关联的最主要中介因素,尽管与心理健康相关联的孤独感相比,它是不太重要的中介因素。这可以解释为活力是测量身体健康的组成部分,因此显现出与体力活动变量更强的联系。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结果为提出潜在机制提供了指示,该机制表明人们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益于如步行等积极游憩为目标访问绿地的行为。
研究结论指出:尽管访问绿地时长与心理健康指数之间的关联性较弱,但访问绿地时长间接通过共同减轻孤独感和促进休闲中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来促进心理健康和活力。除了这些间接行为相关的途径,其他中介因素可能在解释绿地访问与心理健康和活力之间的关联性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调查压力和精神疲劳等因素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此外,本研究未提供有关哪些绿地特征或个人动机因素影响绿地访问频率和持续时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绿地访问的决定因素。
(供稿:杨伟光)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8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