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可持续发展”专栏,向大家推荐国外最新研究文献。
(专栏编辑:干靓)
绿色化VS智能化:可持续发展该何去何从?
来源: GAZZOLA P, DEL CAMPO A, ON-YANGO V. Going green vs going smart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o vadis [J]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214:881-892.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18.12.234
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自1980年代中期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布伦特兰报告》提出以来,一直深刻影响与指导着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的辅助下,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
“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经典理念与发展路径,将环境保护作为规划决策的核心要素,开展各项绿色实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理念与解决方案逐步被广泛接受,注重提高行政和经济效率,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包容,由于预期的效率追求跨越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从生态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智能化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绿色化与智能化理念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两者的最终目标或愿景,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分歧,导致“绿色化”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可能会产生方向的偏差,减慢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甚至会导致绕道而行,那么城市可持续发展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基于趋同理论和班纳特(Colin J. Bennett) 的相似性类型学法,通过学术文献和政策文件综述,深入探讨了“绿色化”与“智能化”两种理念之间的关联性,对比研究绿色化与智能化在多大程度上趋同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依照班纳特的相似性类型学法所提出的“五种趋同表现”:目标、内容、工具、结果或影响以及形式,作者展开了针对两大理念的对比研究。通过关键词检索,在Web of Knowledge,Science Direct,Scopus 与Google Scholar 等权威数据库或平台获取相关文献。
研究结果显示:在目标方面,绿色化与智能化基本达成了一致,提出解决环境和发展冲突的新途径,并重新调整环境、社会和经济目标。其中,绿色化注重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智能化注重碳排放控制与能源效率,两者共同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创造性妥协,支撑着大多数可持续发展决策和行动。在内容方面,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法均不断适应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变化,从以环境一体化为主导的体制、政策和实践向环境或生态创新和环境行业的增长转变,绿色化转变为环境保护的柔性解决方案,智能化也得以进化,从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行,转变为调动市民“城市责任感”,打造环境提升、技术升级和生活质量优良的智能城市。在工具方面,作者认为环境作为一种以人的潜能、文化内涵和经济力量定义的社会结构,不能孤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处理,应将人视为解决方案中的重要因素,承认许多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来解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法结合可以在一起,通过绿色化指导绿色增长与低碳经济,通过智能化寻求应对气候与金融风险的技术。
但在影响方面,绿色化与智能化存在明显分歧,导致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干预分散或不连贯。绿色倡议以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为核心,智能系统通过技术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使生活更便捷或更具成本效益,但这并不一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倡议可能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智能设备可能被设计成使生活更便捷或更具成本效益,但并不总是能促进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从而偏离可持续目标或分散其目的。此外,在形式方面,即如何制定和商定这些想法,基于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城市层面的战略、愿景、政策和计划,规划是最常用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这方面,绿色化和智能化也存在一定的背离,绿色化通过政策规划工具支撑可持续发展,而智能化基于互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等技术服务居民,提升效率和竞争力,但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用性正在增加可持续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综合以上五方面的对比研究,作者认为,绿色化更适合一种宏观政策话语,着眼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协调或重新调整。而智能化更侧重以一种更技术化的应用提升城市系统性能,环境要素并非核心,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可能背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将以智能化为中心的方法纳入环境保护的总体愿景中,实现绿色与智能可持续发展方法之间的更广泛融合是必要的,而且可能更有效。绿色化城市发展方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明确了路径,并推动决策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确保智能倡议最低限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而得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最佳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
(供稿:朱明明)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8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