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量以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为主要对象的更新实践。尽管在实践中,政府和规划师通过加强公众参与来提高更新方案生成过程的民主性,但居民细碎化、不理性的意愿表达反而使规划师陷入处理大量意见矛盾的困境中,这反映出在追求民主化的住区更新过程中高效公平的机制设计有所缺失。本文以上海3个老旧住区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通过将空间更新措施与更新空间类型进行组合,并让居民对更新措施进行重要性排序,得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居民集体意愿的更新措施列表。基于可能出现的集体意愿的理性缺陷,以实现住区集体福利最大化和公正分配为目标,对上述由居民意愿形成集体决策的机制设计提出修正和补充策略。
当前上海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问题
上海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居民意愿的实证研究
2.1 居民对住区公共空间更新意愿的问题设置
公共空间更新措施选项一览表
2.2 赋值方式
2.3 计算方法
(2)
(3)
2.4 计算结果与分析
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及更新优先级系数对照表
玉田新村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与更新优先级对比图
鞍山三村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与更新优先级对比图
泗塘二、三村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与更新优先级对比图
公共空间更新措施优先级评分折线图
玉田新村更新措施优先级系数折线图
鞍山三村更新措施优先级系数折线图
泗塘二、三村更新措施优先级系数折线图
从更新意愿整合到理性集体决策
3.1 基于更新资金利用绩效修正更新措施排序
3.2 基于技术理性划定基本更新设计底线
3.3 基于社会正义对弱势群体的需求进行特别干预
结语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9年第2期《从居民更新意愿到理性集体决策——上海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证研究》,作者:刘辰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田宝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推荐阅读
◆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
◆ 社区微更新视角下的公共空间挖潜——以德国柏林社区菜园的实施为例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www..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32113552/32113553
传真:021-32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