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何灵聪(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 黄鹤楼实景 图|玩摄堂
万里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在沿长江的众多城市中,唯有武汉真正跨越长江两岸发展,形成长江中游的超大城市。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城市中心区交汇,奠定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独一无二的城市格局,造就了具有“中国角”之称的南岸嘴。
滚滚长江赋予武汉人雄浑大气。生在长江边的武汉人,对长江有着无限的热爱。他们喝着江水长大,从小就会吟诵关于长江的众多诗篇;在长江中嬉戏,白天听着江汉关的钟声醒来,晚上枕着长江的波涛入眠。外来的游客也一定会去看看武汉的江滩,到黄鹤楼远眺,用脚步丈量长江大桥。今天,武汉人民对美好人居环境有了更高的向往和追求,要把长江作为城市主轴来打造。
沿江而展的城市历史
距今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是武汉城市的起源,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汉阳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传说。武昌于三国时期在临长江的蛇山建“夏口城”(蛇山在三国时为“夏山”),属于军事城堡,武昌因而有“因武而昌”之意。汉口的出现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从汉阳分出,凭借长江、汉江交汇的水运优势,迅速成为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在明清时期位居中国“四大名镇”之首。清末汉口开埠后,汉口逐渐成为在中国仅次于上海的金融商贸区。到1927年,民国三镇合一设市,始称“武汉”。近代以来,武汉成为中国革命和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武钢”等新中国重要的工业文化遗址。
江滩成为最具规模的中央公园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汉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水斗争史”,武汉人民在与洪水长期的抗争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建成了美丽的百里江滩。从历史上的“人水相争”到现在的“人水和谐”,展现了武汉人的“人居”智慧。
历史上的长江是桀骜不驯的,泛滥的洪水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武汉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抗洪中心,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受到全国关注。特别是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龙王庙堤岸下被洪水掏空,堤外江水已经超过马路,武汉军民严防死守的情景,仍让人记忆犹新。1998年后,武汉投资两亿多元实施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遵循“扩宽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整治”的原则,昔日的险段彻底改变,变成了观赏“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龟蛇锁江”的著名景点。
武汉江滩已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汉口江滩道路沿线集中了汉口近三分之一的优秀历史建筑,是1998年洪水过后武汉建成的第一批江滩,随后又先后建成了江滩的一、二和三期,长约7公里,面积160万平方米。针对冬季、春秋季和夏季不同的水位落差,江滩设计采取三级亲水平台设计(吴淞28.8米、25米、16米),确保市民和游客无论是枯水期还是汛期,都能观赏长江特有的美景。江滩融城市防洪、绿化生态景观、群众健身娱乐和亲水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规划建设了中心广场、市民舞台、音乐喷泉、水上乐园、亲水梯台等设施,处处体现亲水主题。江滩建设还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营造手法,名木林立、芳草茵茵,栽种了樱花、银杏、紫薇、桂花、梅花等100多个植物品种,形成了四季花开的美景。每日午后,众多市民和游客齐聚江滩,悠闲漫步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之上,看一江浩荡,享云卷云舒。
▲ 青山江滩实景 图|武汉市水务局
目前,武汉沿长江已建成了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汉江江滩和青山江滩,总长约58公里,不计长江水面的陆地总面积约670万平方米,这一规模已远远超过了纽约中央公园,成为具有滨江景观特色、生态绿化特色和亲水休闲特色的绿色滨江长廊。未来,江滩公园的范围还将沿长江上下游不断延伸,规划江滩公园总长度达到了102公里,将构建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带。
长江主轴铸就“未来之城”
长江流经武汉145公里,在武汉的平均宽度1.5公里,穿城而过,武汉跨长江两岸发展,江南、江北平分秋色,是武汉的天然主轴。天兴洲是长江的江心洲,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景观。未来,天兴洲将打造成“长江之珠”,规划在北汊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塑造独具特色的“天兴水韵”,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在当前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武汉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把长江作为城市主轴打造正当其时。
根据规划构想,未来城市将以长江为主轴,串联起“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集中展示武汉的城市精神与风貌,推动城市由传统的“三镇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历史之城”的核心圈层以“两江交汇”的南岸嘴为圆心,以3.5公里为半径,覆盖了汉口旧城、武昌古城、汉阳老城等核心区域,有13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224处文保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历史之城”围绕长江文明传承创新,融合历史与未来,建设长江文明之心,打造武汉历史文化精髓的浓缩区。以长江主轴为纽带,沿“历史之城”而下,带动武昌滨江、二七滨江等两岸腹地老工业厂区、城中村和危旧房地区的综合开发,集成当代城市建设成就,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展示“当代之城”形象。远期对接下游长江新城的开发,将集聚高端产业、高效经济,引领高端、智慧的新生活方式,促进武汉城市功能转型提升,铸就“未来之城”。
▲ 古琴台实景 图|长江日报
武汉正以“细致、精致、极致、卓越”的工匠精神,围绕长江主轴的打造,掀起集中建设热潮。一期的4个“城市阳台”已开工建设,沿江房屋立面和码头岸线整治、桥梁“彩化美化亮化”、长江水质保护、沿江道路改造等40多项专项工程已全面实施。长江主轴的规划建设把城市美好愿景写入武汉普通市民的生活点滴,为市民营造更舒适、精致的宜居环境,终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滨水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典范。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2019年 第 1 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原作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等着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