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主题:西安城市中的生境花园
分享人:刘晖
时间:4月2日(周六)晚 20:00-21:30
内容简介:
西北地区快速的城市化不断侵扰脆弱生态环境,其建设过程需要人工干预下新的生态过程。西安城市从城市河道湿地恢复营建,到城区内建筑附属绿地不同类型生境营造,通过群落生态系统与场地工程相结合,探索营建不同尺度的生境花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市东北隅灞河入渭河口处。2008年始先后完成一期景观设计方案、控规调整、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一期施工图设计、二期精致区施工图设计,已建成灞河河滩湿地自然保育区,灞河左岸堤内核心恢复与保育区,各类人工湿地区,2013年4月竣工开园。规划方案以灞渭河流汇流为原点,按湿地生态等级和人为干预程度设置“圈层递进”的层级分区。河口因水流交汇而具有方向性,由于季节性降雨、河口地势平坦的特点,采取“流动汇集”的空间形态规划全园的水系结构,并构成植物群落、道路、人工地形等各个景观要素系统。
西安高校校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已建成的建大东楼花园是建筑物阴生生境环境下的雨水花园,2015年8月完成的南门花园属于阳生生境。基地位于校园南门东侧,用地狭长,面积830m2。“全阳”区域布置台地旱生花园,形成花园干区土壤,“半阳”和“全阴区”收集屋面雨水和空调排水,形成半湿润土壤区,通过引种阳生旱地、阴生旱地、阴生湿地等植物群落,人工干预与自生演替结合,展示不同生境景观。

人物简介:
刘晖,教授 博导,1968年生于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西北地景研究所所长。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园林》、《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杂志编委。西安唐风园林建筑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8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1991年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师从佟裕哲先生研究唐风园林及现代景观设计。2000-2001年中法合作交流项目“50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长期类奖学金获得者,研究法国风景园林教育和国土景观评价。2005年本校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师从刘加平院士,开展西北地区城乡环境生态规划设计研究。2002年至今,主要负责风景园林学科建设。
主要工作成绩:
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2003年始开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提出“生态审美介入空间”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开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发表风景园林教育类文章20余篇,指导学生获奖20余项,2013年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等称号。
2.研究着重西北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包含中国传统地景文化历史与理论、西北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遗址环境中的城市景观研究等三个方面。自1998年开始主持和主要参与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成员,国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单位负责人。主持和参与论著教材6部,发表论文近30篇。
3.横向科研:参加黄帝陵风景区保护规划、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副组长)、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专业负责);主持完成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咸阳绿地系统规划、青海海东三河六岸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西咸新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设计等重大工程实践项目。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