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以风景秀丽著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的名篇《雨巷》,描写的就是杭州的小巷。作为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城里的背街小巷犹如历史卷轴,蕴藏着这个城市的独特内涵。
在2003年之前杭州的背街小巷展现的却是另一幅画面,道路狭窄、年久失修、网线密布、排水不畅、污水横流。为了造福于民、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位,自2004年起,杭州启动了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到2013年主城区基本完成。十年来,杭州共改造3000余条背街小巷,全市323.1万人、21305家单位受益,改造背街小巷总长824.88公里。 建设部的专家说,它创造了“背街小巷改善的杭州模式”;文史专家认为,它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杭州模式”;98%的杭州市民表示,这是一个使他们满意的“民心工程”。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是杭州市近年来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36个城市的政府考察团前来考察取经;38批城市城管部门前来参观交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丹麦专家艾瑞克和英国专家罗伯特在考察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后题词“一个幸福的休闲之地”、“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区运行的典范”。央视新闻这样报道:别看杭州巷子不深,但故事不少,鲜明的徽派建筑,别致的亭台院落,让人感觉顿时逃离城市水泥丛林。在杭州的背街小巷,可以说处处有文化,到处有历史。从2004年开始,杭州市投资21亿元,对5个老城区的3000余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先后挖掘整理历史建筑500多处,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和人文韵味的老街巷重新焕发了青春。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有遗迹、步步有文化。老街老巷蕴涵着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古朴遗风,承载着杭州这座城市的繁荣兴旺和历史沧桑,延续着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孩儿巷98号,传说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即作于此。耶稣堂弄、万寿亭弄……每一个街巷名字后面,都有一个历史故事,都有大量可供挖掘的文化资源。
保护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首先就要保护好老街老巷,保护好老街老巷中的历史文化遗存。《城市怎么办》工程篇·第七卷就指出,“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就是要重新捡起历史的碎片、文明的碎片,“串珠成链”,延续文脉,打造市民素质高、人文气息浓的和谐杭州”。从这个意义上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是一场延续文脉的“保卫战”,是建设文化名城的“前哨战”。
在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杭州注意做到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尊重历史,对背街小巷内的建筑进行专业考证。二是展现历史,考证后具有历史价值的进行展现挖掘保护。三是传承历史,对已消失但历史意义重大的景点及历史区域进行修复或重建。四是弘扬历史,将街巷中的历史建筑进行串珠成线,并介绍给中外游客。
杭州坚持了统筹兼顾,将历史保护与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融合起来,借助专家、文保专家外脑,挖掘名列于历史街巷中的历史人文,以修旧如旧、追本溯源为主基调,实现人文挖掘与保护、满足需求与风格过渡“四效合一”的统筹效果。最大程度的还原旧仁和村、学士坊、祠堂巷、小营巷等百余条历史街巷和建筑,并将散落的历史建筑串珠成线,整合街巷旅游资源,合力打造人文杭州特色品牌。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杭州的“里子”。近年来,杭州切实加大城建城管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也还存在不少“死角”,背街小巷就是其中之一。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实施前,杭州市区的“问题街巷”多达776条,占街巷总数的80%。道路不畅、环境“脏乱差”、公建配套设施滞后等“老大难”问题,既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又影响了城市形象品位和投资环境。对此,市民群众意见很大,中外游客反映强烈。
杭州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工程计划立项到前期调查、方案设计,直至施工和验收,老百姓全过程参与其中,处处闪现着人性化的细节。以集约化的手法搞好城区定位与改造项目的优势整合,力求营造出改造最大乘数效应。
结合清洁杭州,通过平整道路390.42万平方米,1010万平方米的立面,有效缓解停车难、行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根治了街巷周围长期存在的“灯不亮、水不畅、路不平、卫生脏乱差”等问题。
结合生态城区,以管网优化为抓手,实施截污纳管,埋设雨、污管道161.39公里,日截污量达1.6万余方,整治数千处低洼积水及绿化,改造自来水管网,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整治每条街巷路名牌。
结合上改下,以电力箱变位置为突破口,实施上改下工程,累计埋设共同沟、电力缆线、通讯缆线等153.4公里,基本完成核心区域内及周边主干道杆线入地目标,对老城区交通安全、视觉净化、交通流畅起到了积极贡献。
结合缓解两难,拆除阻碍交通的建筑物,运用人行道降坡、车道调整等措施,拓宽街道459条,打通断头路58处,解决停车泊位13430个,有效改造交通两难现状。
结合危旧房改造,向老小区延伸改造,使老房子内部修缮与周边设施得到同步完善,累计增铺路面数十万平方米,改换管线数万米,增设污水井数千座,增修屋顶、墙面十余万平方。
《城市怎么办》中对背街小巷的改造有这样一段准确的评价: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城市特色,取决于良好的城市形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上起的作用,可与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三口五路”综合整治、“一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相媲美。
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覆盖面,让“洁化、绿化、亮化、序化”覆盖到杭城所有大街小巷,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