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和产品质量对国际贸易中企业加价的影响研究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rm-level markups when location and quality matter
这篇文章是作者Bellone,Musso,Nesta和Warzynski发表在2016年“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上的文章,阅读原文请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这篇文章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区位(即内生化产品质量和企业区位)拓展了Melitzand Ottaviano (2008)提出的公司加价(markup)的模型(后文简称MO模型),研究了异质性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加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加价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和企业所在地的竞争负相关;在出口市场,文章发现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抵消了国际竞争带来的价格的下降。
文章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以下假设条件下:在全球经济(global economy)中有两个国家,分别用Home(H)和Foreign(F)表示,两个国家的偏好和生产技术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国家的规模、企业的分布以及他们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可能不同;这两个国家都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一种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销售的传统商品(traditional good),另一种是在垄断竞争市场销售的工业制成品(manufactured good);此外,制造业产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存在差异。
代表性消费者的线性的效用函数(1)式、反需求函数(2)式以及需求函数(3)式如下所示:(q0和qi分别表示代表性消费者消费的传统商品和差别化的工业制成品,zi表示产品的质量)



此外,如(4)式所示,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线性的,因此交货价格pi不能超过某一上界pmax:

对于厂商而言,在国内消费的传统商品和工业制成品既可以由国内的企业提供也可以从国外进口,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即不考虑资本,传统产品的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在每一个市场中,竞争者的数量N,平均的价格以及平均的产品质量都是给定的。
边际成本为c的典型企业的成本函数如下所示:

同时,如(6)式所示,一个国内的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所面临的成本函数是不同的: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下,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可以得到位于r地区的、边际成本为c的、产品质量(内生的)为z的典型的国内企业分别在国内市场l和出口市场F上的交货价格(p)、产出水平(q):

根据上式,可以得到企业的利润函数和最优的产品质量(如(9)式所示):


最后,将产品质量方程(9)带入到交货价格方程得到企业的加价方程,如(10)式所示: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文章提出了4个基本的命题:
命题1:企业的平均加价和企业的生产率(由c表示)正相关;
命题2:企业的平均加价和企业所在地的竞争激烈程度负相关;
命题3:如图1所示(图1中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斜率代表质量的变化范围),当企业所在出口市场中的质量的变化范围比国内市场更大的时候,企业将会在出口市场收取更高的加价。
命题4:对于更有效率的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将会给其带来更强的质量提高效应。
以上为这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在文章接下来的部分,作者使用法国的企业数据,检验了上述命题,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变量(具体的变量构建请参见原文),作者最终使用的回归模型如下所示,图2为法国的企业加价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图:


文章的结论如下:这篇文章提供了企业的加价(firms’ markups)和企业的生产率、出口行为、出口目的地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相关联的微观证据。具体的,公司的加价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和企业所在地的竞争负相关;在出口市场,文章发现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抵消了国际竞争带来的价格的下降。
文章的结果补充了Combes et al.(2012)的发现,Combes et al.研究了集聚经济在解释企业的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异质性中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更大的市场中竞争的作用更加重要,因为竞争影响了企业可以设定的加价(markup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firm-level markups and test some micro-level predictions of a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heterogenous firms and endogenous mark-ups.Our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an extended version of the Melitz and Ottaviano(2008) (MO) model which features both quality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cross firms. In line with our model, we find that firm markup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firm productivity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toughness of local competition.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markups and exports, we find evidence that the quality enhancing channel overbalances the price depressing channel of global competition.
参考文献:
Bellone F, Musso P, NestaL, et al.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rm-level markups when location and quality matter[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6, 16: 67-91.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LLXJRBB@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