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所主任工)
阶段、路径、战略、模式、空间、抓手、平台
…… 不一而足。
很多词汇,高雅而专业,规划师们喜闻乐道而且用得练熟,许多时候可能是不假思索便充斥于说明书、ppt。
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了吗?恐怕许多百姓不会苟同。原因很多,但主因一定不是规划缺少理论和城市缺少金钱。
其实城市规划一旦立足于“人”(姑且简单谓之“人”的城市规划),许多问题可能更清晰、简单。
“人”的城市规划,首先不必奢谈啥子理论,只需从简――能够将“吃、喝、拉、撒、睡”都解决好的城市大抵应该算是合格的城市:我们有的城市夏季限时供水――“喝”不合格;许多城市菜市场布局不够,居民买菜难(这个北京是典型,还乱扯建设世界城市,先回避北京是不是适合建设世界城市的问题)――“吃”不合格(姑且不说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城市公厕难找――“拉、撒”都不合格;许多城市工作通勤遥远,有人因为上班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睡眠不够(姑且不说房价问题)――”睡“不合格。
可见,建设一个合格的城市并不容易(姑且不说特色、美好、幸福……)
产生不合格城市的原因很多,其中有规划师的责任。
八股文章(不论详规、总规、市县域规划,总结规划结构必是x轴x带x区,看着痛苦啊!)、拾人牙慧(表述城市发展方向必是“南x北x东x西x”,这个好像是赵燕菁在广州战略时首创,看着痛苦啊!)、知识欠缺(有的规划师生活贫乏,或闷棍一个,或知识单一,少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积累,却要“运筹”一方,贻笑啊!)、缺时赶工等等,可能都是规划师失职的一些常见情况。
上述情况都赶不上规划师的“哗众取宠”不能够原谅。
规划师“哗众取宠”似乎已经蔚然成风。哗众取宠的规划和规划师到处都是:出手必然“高、大、尚”,
画图必探领导意图,言必战略、模式、空间、抓手等等,常常违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基本原则,踏勘现场不精准、很少“阅读”城市(姑且不谈是否尊重或热爱所规划的城市)。
“人”的城市规划,首先应当“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本来这是常识,操作似乎也不难,但是我们却看到太多反例。
多年来,我们的总体规划谈了太多的城市性质、太多的人口规模、太多的主导产业。但是,我们又研究了多少居民需求?研究了多少河流和山川?研究了多少合乎实际的道路网?研究了多少学校和幼儿园?(笔者行文时,正在湖南一个经济前列县城规划调研,该县主城区初中竟然还有90多人的班级)
于是,可能就是因为“哗众取宠”的图纸,我们的城市少了许多美丽的山头、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池塘……
但愿多一些“人”的城市规划,少一些“哗众取宠”的规划。
本文转自中规院深圳分院30周年院庆系列丛书《城事论道》的主题笔谈部分。
注:本文分享自“城PLUS”微信公众号,特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