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2008年以来,我院长期扎根昆山,持续跟踪昆山的发展动态、密切关注昆山的规划建设,以总院部门+分支机构模式开展基地化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新一轮昆山总规提出的目标正在化为现实,特此转述相关进展,以飨各位读者。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市委、市政府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响应“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号召,推动正仪老街、戏曲百戏博物馆建设。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昆曲为核心,充分挖掘正仪老街文化优势,统筹进行旅游策划及整体规划,打造昆曲小镇,实现文化展示与旅游体验的高度融合。积极推动建设戏曲百戏博物馆,进一步放大百戏盛典展演成效,留存文化记忆。
△戏曲百戏博物馆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项目区位
戏曲百戏博物馆位于高铁阳澄湖站以南,东临新城路,南临并蒂莲路,西临并蒂莲公园。项目所在的正仪老街片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项目用地面积约1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项目区位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基地环境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总体布局
戏曲百戏博物馆沿历史文脉采用“1+N”的规划理念,建设“无边界”的博物馆群落。通过化整为零的戏曲博览模式和连点成线的资源挖掘模式形成一个戏曲体验环。“1”代表主馆,“N”代表分布在老街的各类戏曲小馆和戏曲传习所。以主馆建设实施撬动昆曲小镇的整体开发,结合戏曲文化廊共同启动,形成沿并蒂莲路的“主馆-并蒂莲公园-牌坊”的轴线风貌,完成整个区域的入口前导空间与氛围营造。
△“1+N”的规划布局
设计概念
戏曲百戏博物馆方案希望通过创造性展现新与老的关系从而凸显建成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设计结合项目的地域特点和戏曲的文化要素,表现其核心设计理念:轻盈连续的屋顶-表现江南水乡之灵动;精巧宜人的木构-传承延续江南水乡之建造传统;舒缓舞动的水袖-表现戏曲的古典韵律和意蕴;延绵衔接的拱桥-续写水乡公共空间的画意诗情。
△江南水乡的画意诗情
方案特点
戏曲百戏博物馆通过两个类似的折线型建筑体量并联形成有机整体,表现连续折线型坡屋顶和江南拱桥的典型水乡意向。建筑主入口南北轴线面对并蒂莲路,主入口的视线和轴线穿越透明玻璃的建筑体量,连通北侧的滨水空间并延伸至河对岸的玉山雅集。围绕南北二个出入口广场设置两处下沉广场,形成指向明确的开放性文化场所,下沉广场空间结合博物馆的演艺活动和室外展览成为对外开放的文化窗口,在降低建筑高度的同时强化了场所的体验性。
△通过两个类似的折线型建筑体量并联形成有机整体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戏曲百戏博物馆南北两个折线形体量呈现东西向的高低折叠,与周边古镇起伏的黛瓦屋顶相得益彰。采用钢木混合结构延续江南木构传统,通透玻璃立面采用木质格栅遮阳,双层表皮疏密变化形成丰富光影,充分表现烟雨江南的雅致细腻,极大的丰富了戏曲百戏博物馆的立面层次和文化内涵。立面大玻璃极大的增强了视觉的开放性以及通透性,因此更显形态的灵动,突出了 “雅”作为戏曲百戏博物馆的主题文化线索。
△立面大玻璃极大的增强了视觉的开放性以及通透性
设计注重环境的整体性和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在总体布局中将空间延伸至西侧的并蒂莲公园,扩大了戏曲百戏博物馆的空间容量,也使得并蒂莲公园在戏曲文化博览园的建设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蒂莲路“主馆-并蒂莲公园-牌坊”的轴线风貌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功能布局
戏曲百戏博物馆包含了展厅、库房、社会教育、保护研究中心、会议等功能。一层设置门厅、公共教育区、昆曲展厅、临时展厅、文创空间等功能,公共教育区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单独对外开放;二层的会议研讨,保护研究中心等功能主要面向专业研究和馆方内部使用;地下一层设置百戏展厅,库房等功能。地上地下各展厅及公共空间通过通高的中庭相联系。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内外可分可合灵活设置,方便管理维护,提高运营效率。
△功能分析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内部交通流线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中庭空间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门厅空间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百年沧桑,名与时迁,戏曲百戏博物馆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昆曲小镇的整体开发,成为地域文化与文旅产业开发融合的典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收集齐全348个剧种资料的博物馆,为中国戏曲史留下丰富宝藏,传承戏曲之美、艺术之美。
△戏曲百戏博物馆夜景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 END
△戏曲百戏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设计大师”南京大学张雷教授领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