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 柳军
柳军,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六年。1992年调入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历任主任工程师,方案设计室主任,所长,分院院长,现任深圳设计总院副总建筑师。他的绘画是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始于专业工作,行于业余生活,有理智,也不少于激情。他的关注点丰富,不管是乡村古镇,还是现代化都市,通过建筑师独有的视角,运用建筑师特有的线条,给制出丰富美妙的场景,画风简洁而流畅。近年来,他对色彩产生兴趣,马克笔、水彩画作品不断展现,在这里选出几十幅柳军的近期作品供大家欣赏。
他的愿望就是带上画笔,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作者自述
我学绘画是从进入建筑系开始的,虽不系统,但是却非常正统。入大学以前几乎没有画过,在建筑系才开了眼界。首先是在画廊和画室里看到了学长们的绘画作品,让我吃惊,老师们的示范作品更是让人激动不已。
我的美术老师有黄佳、于美成、史春珊、周洪才,还有当时年轻的姜涛、乐大雨。初步设计时李行、李婉贞老师也对我们的绘画做过非常具体的指导,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美术家和艺术家,是我的启蒙者。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素描、水彩、水粉和水墨。我的老师各个都有名,卓有成就,有的名气还挺吓人,只是当年自己不知道。我的师兄师姐们的作品也让我印象深刻,绘画作品极好,功底深厚。可惜当年条件有限,没有留下照片,只有留在了美好的记忆里。
绘画对建筑学专业意义重大,我从那时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业三十多年里,我的绘画时有间断,但动笔草图设计从未停止,绘画转移到了草图绘制。直到近两三年,加入一线建筑师绘画群体,对各种画法产生了兴趣,并且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可惜的是,多年攒下的草图没有留下,被装修工人当废纸处理了,想想这事很是心疼。
在我看来,建筑师的线是他们的灵魂,色彩是他们不可预知的世界,空间永无止境。建筑师爱上绘画,是无比美妙和幸福的事情,是职业、事业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这点上看,建筑师的确称得上艺术师。我有幸站在了技术和艺术的交叉点,而不是站在十字路口。
钢笔画部分──一画就是三十多年
1.广州文德路──是广州有名的文化一条街,骑楼是最典型的特色。是外地人愿意去的好地方。记得刚刚去深圳工作第一个项目就是在这条街上。
2.广州北京路──北京路的巷子里见到一处寺庙,背面的中式商业建筑被无限放大了,但还是非常好看。这幅画不加阴影,只用线的疏密来表达,也算是建筑师孤芳自赏吧。
3.巴塞罗那──高迪的作品之一,因为太出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奇特的外形很难表现,没办法,上了阴影,算是打卡。
4.佛罗伦萨──不大的小城,来了不想离去,人们的关注点只有教堂和皮具,教堂很多角度都是美的不得了。
5.德国慕尼黑──欧洲的老街区也在盖新建筑,但是你总会觉得是旧建筑里的新成员,非常和谐。
6.瑞士──北欧建筑的特点在屋顶的坡度上,色彩也大胆,一句成语叫——美不胜收。
7.上海──浦东的“三把厨具”视觉震撼强烈,表现难度也大,但这些不重要了,只求留下永久的记忆。
8.罗马──古代斗兽场,人生必去的地方。我不记得来过几次了。去年在这里画,遇到了三个法国同行被称赞美了一回。
9.柏林大教堂──欧洲很多大教堂不但外表震撼,内部也极其雄伟,特别是巨大的罗马成拱券和穹顶,看了会让你感觉有上帝的存在。
10.匈牙利布达佩斯──来到这里,你就会懂得私家园林和皇宫的区别,气派得不行,实力不允许呀!在桥的下边看也是绝佳的角度。
11.香港──想体验香港百姓的生活就要去鲗鱼涌,这里楼密人多,街道永远热闹,后半夜店面也开,生活十分方便,有点像深圳城中村那种人气儿。摄影家常去这里。
12.澳门──这样的地方也算是澳门的豪宅了,其实就是城中村的第一排,因为面海,游人又少,安静。让我吃惊的是,这里有地下停车库。
13.印度新德里──这是印度的首都街头,我有意画得干干净净,实际上它的街道两边没有统一的规划,私有地块私人建设,大大小小,千奇百怪,脏乱破旧,乌烟瘴气。机动车、牛车、人力车、大象骆驼街上跑,好像游走在动物园,那里的人相当纯朴友善,乐观谦和。
钢笔加水彩画部分──为画水彩做准备
1.瑞典──临摹几张瑞典街头照片,好多年不碰水彩了,手生。
2.云南──在云南楚雄设计了一处建筑,路上发现在武定县发窝乡一个红色古镇,保护完好,越往里边越有味道。
3.瑞典
4.瑞典
5.瑞典
6.越南──岘港小建筑很时尚,色彩大胆,远比我们农宅漂亮多了。
水彩画部分
这种画法要求复杂了,投入也无止境,工具上不讲了,时间上还要有耐心,现在还讲不出太多体会来,希望自己以后就多画水彩。
1.哈工大建筑学院──我在这里上学和工作,是母校改变了我,塑造了我,一副冬景,画得不满意,最后用刀子刮成这样了,哈哈......
2.印度斋普尔──旅行车第一排的早晨景色,用了点“脏色”。
3.泰国──苏梅岛渔市背后的海滩,有点乱、气味也强劲,画出来就不一样了。
4.云南──楚雄武定发窝乡的红色,应该是当地少数民族特有,我叫它“粉红小镇”吧!
5.印度──从斋普尔到阿格拉的道路两旁,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农村景色,一望无际的油菜和绿树,再加上如影随行的雾霾。
6.照片中的一棵树引起了我的兴趣。
7.北京──朋友在北京颐和园拍的冰雪融化的场景。
8.新西兰──我喜欢港口的蓝和绿,看不到一点污染。
9.沈阳──每次公差到老家都喜欢去河边的球场公园,四季变化是地方特有的,在南方看来是呆久了。
10.昆明──每次回到昆明,都去万达球场打一场球,这里的阳光与气温实在令人神清气爽。
11.昆明──灯光下的果子。
12.印度──还是新德里的街头,这种色彩最能反映当地特有的油腻和雾霾。铁皮屋顶和粉刷墙面的屋子对面是五星级酒店,经常有大象和骆驼从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过。
13.泰国──住苏梅岛要早起,不然太阳出来要人命。海岸多是礁石,沙滩就很一般了,在岛上驾摩托很有趣。
14.广西──北海银的沙滩我看是世界上最好的沙滩,每年都想找机会去。
15.西藏──朋友自驾进藏,不断拍摄路边的美景过来,这么多年,西线入藏的梦想还没有实现。
16.吉林──喜欢北方的白桦树,小的时候在学校生火取暖,都是用白桦树皮引火,那种回忆无法抹掉。
钢笔加马克笔画部分
钢笔加马克笔画部分──多年以前我出版过马克笔画册。近几年为了找到水彩画的感觉,先又试了一些马克笔。
1.上海淮海路──画现代建筑不管是钢笔还是色彩表现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线条完整了,色彩越少越好。
2.上海南京路──出差去上海,住在热闹的地方不寂寞,这里熙熙攘攘,人潮从早到晚一样多,节假日更是不能出门。从画面上看,新建筑与旧建筑,大建筑与小建筑确实存在关联考虑。
3.荷兰──看到阿姆斯特丹的河,想起了河里的水鬼。其实那里的神秘不在河里,而在建筑顶部那个有趣的钩子。
4.捷克──布拉格很多城堡都是战争要塞,多样化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折衷主义的痕迹。
5.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皇宫空中鸟瞰最为宏伟,可以看到大桥和大河。
6.北京──什刹海旁边的老北京建筑配上古都特有的灰墙红漆非常漂亮。
7.捷克──看到这个图片,我或许会想起“沃尔塔瓦河的交响曲”,激荡,奔腾不息。
8.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街头一处土红色建筑引人注目,西洋式建筑顶上加了一个类似中国四角亭式的建筑,也算是一种时髦。
9.西班牙──高迪的米拉之家有种十分诡异的感觉,我怀疑不是图纸设计出来的,而是雕塑出来的!不然怎么那么难画。
10.绘画群里的作业──也算是自己有点融入场景的作品吧!
11.西班牙──马德里街头的一处教堂,它的尺度构成本来与旁边的建筑不是一个概念的,但巧妙的设计使它们融为一个体系,非常和谐地在一起。
12.哈尔滨──最后一张是哈尔滨道里区圣索菲亚大教堂,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十年的学习和工作使我把这个城市当作自己的家,尽管在南方呆得久了,也始终忘不了那个寒冷冬天的美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