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山南新区从成立至今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地区从乡村形态向城市的巨大转变,但是随着新区的建设,山水不凸显、空间不精致、文化不自信、功能不完善及建设碎片化等诸多风貌问题日益凸显,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区的建设过程中缺少对于发展及风貌的总体控制。淮南山南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及五项设计导则项目编制即是为重新明确新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定位,引导新区特色风貌塑造,加强风貌管控,从而保障新区的高品质发展与高质量建设。规划从目标与问题双导向出发,提出了未来指引山南新区风貌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与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并制定了保障城市设计实施的若干措施。
一、未来建设怎样的山南新区
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明确山南新区生态创新高地、幸福宜居新城的定位。山南新区是淮南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对外开放文化交往的淮南名片,是宜居宜业的高品质淮南样板。从山南新区的特征入手,承袭新区总体定位,结合淮南市整体风貌定位、人民期望愿景,规划提出山南新区“楚汉风韵、淮南风范、创新风尚”的整体风貌定位,并将定位细化为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和人文底蕴三个方面的风貌具体目标。
二、如何建设好山南新区的风貌
落实整体风貌定位与目标,规划首先确定了新区“双轴引领、双环绕城”的山水共融总体城市设计结构,提出“北倚舜耕、林田环绕,八水纵横、园囿棋布,三核四区、双十轴线,双环串点、网络共享”的总体风貌控制要求。进而提出了新区五大城市设计策略,包括塑造山南新区“一山、三带、八廊、多园”的开放蓝绿网络本底;合理制定整体开发强度,打造多元和谐的城市空间形态,对主要轴线空间、天际线形态控制;结合建筑风貌与城市色彩,形成文化共生的城市特色风貌;识别活力街道系统,重塑活力共享的街道空间;以及补足现状短板,提升新区生活便利,形成宜居共享的品质生活单元,合理配置基层级公共服务设施。
三、如何保障风貌一张蓝图干到底
由于城市设计作是非法定规划,多关注于空间形象内容,传统城市设计规划内容以定性的描述性为主,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规划蓝图漂亮但难以落地、规划管理部门管理困难大的问题。为保障山南新区按照总设提出的风貌一张蓝图干到底,规划从四个层面加强了对风貌内容的实施性与管控的指引。
1、完善山南新区城市设计管控机制:
强化山南新区规划编制体系,重点加强城市设计、城市风貌规划编制、管理,形成山南新区“1+23+N”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1”即山南新区总体城市设计;“23”即23个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城市设计要求,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抓手;“N”即分系统城市设计与重点区段城市设计。
2、制定系统性的城市设计导则:
在总体城市设计的引导下,结合现状问题与规划管理需求,规划同时编制了山南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及绿地系统导则、街道设计导则、建筑风貌导则和城市色彩导则等5项城市设计导则,将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语言向管理语言转化,并与相应层次的控制详细规划的进行对接,实现城市设计内容的法定化落实。
3、明确新区开发时序:
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产城单元,对山南新区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分区控制;结合控规单元,将新区划分为23个开发单元,以单元为整体进行集中开发,保障新区有序建设,并能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风貌格局。以开发单元为基础,结合土地开发影响分析,提出山南新区近期、中期、远期开发时序,明确各阶段重点开发单元,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发展内容。
4、提出近期风貌建设项目:
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对建设实施的指引,以规划为统筹,协调多部门,制定近期风貌重点项目,作为风貌提升抓手,形成山水风貌类项目三大类31项、空间风貌类三大项21小项以及人文宜居类三大项45小项的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库。
蓝绿网络空间本底图
山水共融城市设计结构图
宜居品质的单元邻里中心建设指引图
开发时序指引图
十字轴线风貌示意图
天际线控制示意图
注:本文作者为:王思源 陈笑凯 王建龙.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9年第5期“中规院专栏”.责任编辑 马赤宇.
总体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