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为大家介绍城市空间国土空间规划中心与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研发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软件”(软件简称“空间双评”)。
该软件不仅实现了自然资源部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评价思想和算法要求,更拥有分解计算与集成统筹、全面覆盖与灵活配置、直达成果与可控过程等多方面的优势。
目前,“双评价”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河北省固安县、河南省长葛市等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并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自动化评价流程、提高规划编制效率的目标。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历经多年的探索及试点工作,随着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正式铺开。文件中明确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奠定了“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尤其是“三区三线”划定中的前提与基础地位。
自然资源部在技术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双评价”的技术流程与评价算法,具体评价过程涉及土壤、水文、气象、生态、地质等多个专业的工作研究方法,对规划编制的人员组成与专业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空间双评”软件的开发是对技术指南的积极响应,一方面体现科学性原则,另一方面通过自动化工作流消除专业壁垒,减少重复工作,从而提高规划人员生产力。软件围绕“从单项到集成,从普遍性到特异性,从客观评价到综合分析”的核心思路,将复杂的评价算法流程封装到GIS工具中,使规划人员可以着力于特征与问题识别、成因与方案分析等深入工作中,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双评价”技术流程图
1. 分解计算与集成统筹
“双评价”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由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六个单要素评价组成,软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25个单项评价,聚焦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农业开发、城镇建设指向的具体指标,使评价结果可以完整而细致地刻画区域资源禀赋特征。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软件提供了“分层递进”的集成评价能力,帮助规划人员实现“单项指标 - 功能指向 - 全局统筹”的分析逻辑,从而对区域的整体格局与具体问题都有清晰的理解。

“空间双评”软件功能构成图
2. 全面覆盖与灵活配置
“双评价”技术指南中提出了诸多评价算法和五十余项基础数据清单,软件在全面覆盖技术指南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和简便易行的原则,给予规划人员灵活配置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能力。软件提供了可替换的评价方法、可选择的数据输入、以及可自定义的权重与分级标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规划人员可根据研究区域的不同情况和工作需求,配置适合的评价流程。

软件可配置参数示意图
3. 直达成果与可控过程
借助于“空间双评”软件封装的评价流程,规划人员只需要按需求输入原始数据,便可快速直接获得评价成果,包括评价结果文件、标准的可视化表达、以及分级统计表等,实现在客观评价阶段减少重复工作、简化工作流程、直达评价成果的目的。同时,软件也会保存评价过程中重要因子的过程文件,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定位问题与成因,从而进行综合分析、优化评价方法等,在直达成果的同时保障过程可控。

评价成果与过程文件示意图
“空间双评”软件目前已经在河北省固安县等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并且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得到了不断优化。
以土地资源评价为例,通过软件评价得出固安县超过90%的土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承载能力为一般及以下,同时识别出土壤砾质含量指标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最重要因子,因此在初次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核实、算法优化等方式,更清晰而深入地了解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状况,得出更科学的评价成果和分析报告。

农业生产功能指向的土地资源初步评价结果
在城镇建设功能指向方面,初步评价判定固安县95%以上的土地资源较适宜城镇建设,进一步通过地块连片度算法模块,识别出固安县中部整体较不适宜城镇建设,而北部和南部相比之下城镇建设的承载能力更强。

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部分评价过程与结果图
1. 丰富评价模型,拓展软件功能
在现有软件实现“双评价”基本流程的基础上,集成更多相关评价模型,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模型、区域价值潜力评价模型等,以“双评价”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为前提,让用户在数据与需求各异的场景中拥有更加丰富的评价手段和模型选择。

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模型示意图

区域价值潜力评价模型示意图
2. 嵌入大数据平台,提供PaaS平台服务
我司拥有搭建空间规划与城市运营大数据平台的经验与成果,力图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完成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空间尺度、长时间序列的规划范式创新。平台在应用上具有灵活的拓展性,专题化的定制服务可以根据特定应用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模块也必然是平台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规划与城市运营大数据平台示意图
从“空间双评”软件开发起步,逐渐集成更多规划功能,嵌入空间规划与城市运营大数据平台,向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实现数据管理安全化、规划管理数字化、规划流程标准化、空间管理精细化,打造一站式国土空间规划与数据分析管理PaaS平台(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由SaaS向PaaS转型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空间URBANSPACE
本文作者:国土空间规划中心与大数据创新实验室——陈逸舟,胡宝生,路青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拓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每日学习,共同进步

往期专题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 | TOD导向城市设计 | 街道空间品质分享 | 绿道规划 |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