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一部名为《生存家族》的电影,以喜剧的笔触呈现了东京大停电之后,一家人克服种种困难逃离大都市复归田园牧歌的经历。如若长久停电真的在大都市发生,情景绝无可能有如此这般舒缓美好。断电、断水和通信中断的突发情况,对于乡村而言或许仅仅带来不便,对今日之大都市而言,却可带来灾难性后果。1977年7月,纽约曾经发生过一次全城停电事件。闪电接二连三集中了多个变电站和输电线缆,终于导致系统崩溃,近乎全城供电中断。停电后的几分钟,骚乱就开始了,人们涌上街头趁黑打砸抢烧。事件导致近4000人被捕,有1616个店铺被抢,发生了1037起纵火。机场关闭,隧道关闭,地铁关闭,电梯停运,空调、冰箱无法使用、高层住宅水泵停运、自来水停供。纽约大停电持续25个小时,损失估计超过3亿美元。
在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就人居环境五大系统进行了剖析。无论传统还是现代,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居环境中的“支撑系统”都不可或缺。在古代,这样的支撑系统可能是由挖掘出的一口井,修建起的一道堤坝所构成。在当今,这样的支撑系统是日趋繁复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供水、供电、供气、垃圾与污水处理等)、交通系统和通讯系统(近几年的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系统毋庸置疑也纳入其中)。城市规模越大,科学技术越发达,基础设施系统越繁复精妙,城市就越无法承受基础设施失效的后果。
就纽约而言,一方面,纽约是老牌资本主义大都市,作为现代城市崛起已达百年之久,与中国城市相比较,纽约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建成日久更新压力巨大;另一方面,纽约是当今数一数二的全球城市,在持续多版本的城市总规之中,都对基础设施更新报以重视并投以巨资。纽约2050总规也概莫能外。在纽约2050总规的基础设施篇章中,结合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危机,针对纽约基础设施改善与更新提出3条倡议:① 对基础设施和城市放在减灾提供前瞻性投资(着眼于提升基础设施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韧性);② 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迎合崭新发展需要;③ 完善与维护固定资产管理方案,按时按预算完成基础设施新项目的交付。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因基础设施老化而全面更新的压力并不迫切,然而如何实现传统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结合,以及如何达成基础设施韧性的全面提升,本篇会为我们带来颇多启发。
本文是纽约2050总规最后一篇,一览众山小在本篇文末为您汇总了各篇推送回顾,请前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