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课堂启蒙:
? 北京胡同历史文化简介(北京城市历史演变,胡同历史文化内涵);
? 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知识普及(社区与社区规划的定义、基本要素、评价标准);
? 社区规划案例分享:《咱们的院子》绘本领读(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规划的方式与效果);
? 绘制理想社区:3-4名儿童结成一个小组,共同绘制理想社区蓝图,包括社区成员、公共空间和活动。
第二节课——社区mapping:
? 自由讨论:引导儿童列举社区内可能发生的各类活动(如:玩耍、购物、休息);
? 案例学习:向儿童介绍提升公共环境、服务社区活动的优秀设计案例;
? 现场调研:引导儿童观察社区和重点调研地段的构成要素(如:建筑、车辆、树木、动物)和人群活动,评价环境现状,分析社区问题和潜在需求;
? 绘制地图:绘制社区问题/需求地图(mapping)并列举改造建议。
第三节课——明确规划焦点,逐步深化规划设计方案:
? 方案讨论:教师引导儿童分组讨论改造建议,明确各组地段的规划焦点;
? 模型制作:儿童分组制作模型,并借助模型理解空间尺度、推敲想法,逐步深化规划设计方案。
第四节课——系统化、形象化的方案表达:
? 系统总结:引导儿童回顾社区规划过程,注重推导过程和逻辑关系,总结思路与心得;
? 方案表达:组织儿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整、系统地介绍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