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线、支线与缆线管廊布局层次未明确,使得建造的综合管廊成本昂贵
综合管廊按照容纳的管线可以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三种。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配给工程管线;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方式建设,用于容纳电力和通信缆线的管廊[4]。
深圳市综合管廊详细规划中尽管按照综合管廊的分类进行系统布局,但主要考虑的是干线型综合管廊,对于支线型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并未重点布局研究,或一些定位为干线型综合管廊的路由中纳入了为地块服务的配给管线。目前在建的综合管廊多为3~4舱断面(含高压电力舱、综合舱、燃气舱、电力舱),断面尺寸巨大。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较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支护成本昂贵,甚至可以达到总预算的40%以上。

典型综合管廊断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经验与反思:综合管廊的建设费用随断面尺寸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建成区建设综合管廊。为了减小综合管廊的断面尺寸,建议在规划统筹阶段将入廊管线进行“主次”分离,综合管廊采用“干支分离”或“干缆分离”方式进行布局。即一条道路上布局干线型综合管廊和支线(缆线)型综合管廊。
(2)在规划和建设阶段未将缆线管廊的作用明确,缆线管廊的应用存在障碍
缆线管廊具有低成本、敷设简单、空间集约等特点,但是由于其采用浅埋沟形式,使得缆线管廊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包括消防安全和防盗安全等。缆线管廊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缆线管廊的内容极少,不足以支撑后期的设计工作。在深圳市的综合管廊规划中,对于缆线管廊的定位及布局尚未明确,为后期建设和规划审批带来了一定障碍。
经验与反思:缆线管廊在国家规范及各省市综合管廊规范中,涉及篇幅较少。缆线管廊的优势和劣势未能充分研究和讨论,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缆线管廊规划设计标准和规范。
(3)“复合型缆线管廊”的试点为构建低成本综合管廊、解决城中村管线敷设问题提供参考
“复合型缆线管廊”(深圳的定义)即在国家规范中明确的缆线管廊基础上,添加小口径的给水管或再生水管等管线,类似于日本的“供给型共同沟”。研究表明,城市小支路或城中村道路上敷设的市政管线主要为电力、通信和小口径的给水管等,为解决城市小支路重复开挖的问题,可以采用复合型缆线管廊。但是复合型缆线管廊在我国规范中并未提及,目前其在深圳部分城中村进行试点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复合型缆线管廊为未来城中村道路改造的空间集约利用和反复开挖问题提供了参考。
经验与反思: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管线的一种敷设方式,在安全和经济技术合理的前提下可以有多种方式。建议相关部门和工程人员对于复合型缆线管廊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完善和丰富综合管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