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布村规划的工作机制
马向明介绍,在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黄布村的规划工作中,探索形成了多方联动、四方合作的工作机制。
在横向上,由四家设计单位联合,找准黄布村发展着力点,包括资源价值、功能定位、产业策划、设施布局、风貌协调等方面。
其中,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着重于整体统筹、发展策略、产业策划、协调机制等内容;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着重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着重于历史文化、风貌营造等内容;广州市设计院,着重于土地利用、公服设施等内容。

横向多方向研究力量联合编制
在纵向上,形成市级、区级、镇级、村级的四级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责任:
清远市级层面: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统一谋划碧道项目建设,争取纳入乡村试点;区域统筹电力及燃气工程。
清城区级层面:多部门协调。统一谋划碧道项目建设,争取纳入乡村试点;实行“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集中处理”的环卫工程。
石角镇级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业植入,与企业协商好准入条件、盈利模式、分配机制;统筹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给水工程由镇自来水厂统一供水,污水由镇统一规划建设,村民按要求排放。
黄布村村委及村民代表:发挥能动作用。统筹服务设施建设,如停车场、绿道服务站、村级道路的建设;培养村民整体观念,配合整治工作,保护乡村景观。

纵向各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责任
2.黄布村规划的工作要点
(1)全域统筹、差异发展
融入清远全域旅游,形成联动式发展。黄布村周边有8处较为成熟的旅游景点,以温泉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博览为特色,规划黄布村可借助区域带动优势,形成联动式发展。

黄布村周边主要旅游资源竞合分析
(2)以道兴村、形成游憩系统
依托广东万里碧道契机,打造户外骑行主题游线。黄布村背靠北江和大燕河的良好资源,依托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契机,打造户外骑行主体游线,通过骑行环线将农业与文化、旅游、运动、乡村间串联形成互动。

黄布村户外骑行主题游线
(3)保护传承、塑造风貌
一是对传统建筑的利用与活化。对黄布村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或风貌较好建筑进行改造活化再利用,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的原则下,对局部损毁的部分修缮,建筑外立面进行恢复,植入建筑功能,达到活化效果。

传统建筑改造指引
二是提升现代建筑风貌。以红星村风貌特色打造为例,当地以提升住房品质为抓手,以改善村落环境为纽带,以实现现代生活与传统村落和谐发展为目标,深入挖掘南粤乡村元素,提升村庄整体风貌,探索文化底蕴彰显、特色风貌凸现的乡村风貌提升模式。

红星村风貌特色打造
(4)营造特色、打造IP
一是“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空间。结合乡村各自然村的区位和资源特色,营造特色人文生态环境,打造一批富有竞争力特色产业,并积极推行“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

黄布村“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
二是重点设计黄布logo,钱屋村和岗仔村联合建立入口标识,作为黄布村的门户。乡村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方式,它将乡土文化作为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游客在纯粹的乡土文化中产生归属感与舒适感。充分发现与挖掘饱含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自然景观,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具吸引力,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乡村文化旅游IP。



黄布logo
(5)落实项目,完善设施
一是建立重点项目库。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结合现状情况,按照基本设施全覆盖的原则制定规划,统筹安排区域性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实现村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立实施项目库,投入足量资金,推进项目落实完善。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按照服务范围分为区域统筹、行政村和自然村三个等级,对部分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多处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全面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三是打造公共交通系统。提升主要村道等级,新增局部村道完善体系,景点设置集中停车场,各自然村内部按需分散布置停车设施。对道路断面进行设计,省道主要结合绿道景观进行品质提升,乡道、村道在以道路硬底化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美化提升。
四是打造慢行系统规划。规划重点打造一段滨江绿道,结合自然村、神石等风景区完成环形绿道路线,增强绿道整体风貌,提高绿道的实用性与观赏性。绿道规划设置8处服务站点,包括指示牌、座椅、路灯和相关的植物配置。

黄布村红星村重点项目库

黄布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道路断面设计指引
3.总结
最后,马向明总结,黄布村的规划工作,探索形成了多方联动、四方编制的工作机制,形成可示范推广的清远乡村振兴模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区—镇—村三级政府联动,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二是四大设计单位联合编制,发挥给自优势,共谋黄布村发展。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多方参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