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持续向大城市与特大城市集聚,使得这些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的城市等级体系中,已经提出了超级大城市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与之相应,公共设施的集聚规模也在不断提升与扩展,使得城市中心区出现了尺度巨大化、空间复杂化的变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国际上区域级中心区用地规模在6k㎡以上,全球核心级中心区用地规模已经达到60k㎡以上(东京都心中心区用地规模已达68.4k㎡)。
在此基础上,传统的基于人体尺度的空间形态研究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研究对象的需求,存在尺度感知、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种种困难,亟待建立一套大尺度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方法。
对于大尺度空间形态的研究,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地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探索与实践。其中,GIS平台的作用与价值得到重要体现,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形态的评价与控制。利用GIS的多因子叠加分析方法,对大尺度空间形态进行定量评价与控制;运用GIS的地形分析功能,对村落形态进行研究。
(2)空间形态的演变。这一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城市整体层面进行分析,包括运用GIS的年轮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及圈层分析等方法对大尺度空间形态及结构的整体演变进行模拟与分析;利用GIS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
(3)空间形态测度,即运用GIS对城市道路形态进行研究并与空间句法进行比较。
(4)数据处理分析与表现,即运用GIS的建库和可视化功能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模拟与测度。
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城市尺度上整体形态的变化研究,或利用其分析工具对形态进行评价或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而缺乏真正的对城市内部具体空间形态的分析与表达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将GIS的应用推动到具体的空间形态分析层面,进而针对城市中心区尺度巨大化、空间复杂化的趋势,提出基于GIS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形态基本要素——高度、密度和强度【高度、密度和强度是反映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所提高度、密度和强度分别指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和街区的平均层数、建筑密度(街区或地块内建筑基底面积与街 区面积的比率,反映街区的建筑布局密度特征)和容积率等指标】分析研究的具体技术方法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