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在天府新区时指出,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在全球首次提出“公园城市”新理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认为“公园城市”并不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公”“园”、“城”、“市”四个字的含义总和,“公”代表了公共性,对应公共交往的功能;“园”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对应生态系统;“城”对应人居与生活;“市”对应的则是产业经济活动。概括说来,就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
综合来看,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成都建设全域景观化乡村,是为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乡村被视为成都最吸引人的一面,“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只有城市是不完整的,乡村不能少。建设全域景观化乡村既关系到乡村振兴,也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应有之义。
成都乡村规划工作,已历经全域试点、连点串线、连线成片三个阶段,在顺承前三阶段工作上,成都围绕“公园城市”这一新模式,将其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景观化景区化改造,促进“农田变景观、农居变景点、农村变景区”,再现“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的川西平原美景,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重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城乡形态。
█成都建设全域景观化乡村的经验启示
经验启示一:落实全市主体功能区战略,再造有机融合的乡村大地景观。打造大地景观再造工程试点示范区。以航空走廊、交通沿线、河流水系、旅游景区为重点,对可视范围内的裸露地表实施绿化覆盖,结合村庄、农田、林盘等载体,形成空中可观、地面可游的主题景观节点,打造大地景观再造工程试点示范区。推进大地景观再造,落实全市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强化乡村振兴空间规划引领。成都在乡村大地景观再造、农业区域化分工等方面均按照其总体规划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进行谋划布局,形成特点鲜明、特质统一及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生态景观格局,实现“农田变景观”,全面构建成都平原农耕文明与蜀风雅韵交相辉映的城乡融合秀美景观画卷。
经验启示二:“整田、护林、理水、改院”,打造新型精品林盘。“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整治,实施农田规模化、景区化改造;保护林盘生态,实施景观化改造提升;依托都江堰自流灌溉水系,彰显水文化,提升水景观;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原则改造和建设林盘建筑。打造新型精品林盘。加强川西林盘的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依托林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植入休闲、观光、商务、会议、博览、度假、双创、社团组织等现代功能业态,分类推进重点林盘保护与利用,探索开展旅游型、商务型、文创型、博览型、社团型等现代特色林盘试点示范,打造“国际范”、“天府味”的示范性精品林盘。
经验启示三:依托天府绿道,打造轴线串联的城乡融合绿道。加密乡村绿道,形成城乡融合绿道体系。依托“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的天府绿道体系,制定农村道路旅游化改造技术导则,充分运用村道、机耕道、河堤道进行绿道改造,加密乡村绿道,健全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网络体系,形成集生态效应、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旅游发展为一体的城乡融合绿道体系。绿道为轴,构建全域景观化格局。推动绿道有效串联市域水网、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整合碎片化生态板块,连通林盘、景点、企业、学校、特色功能区等城乡节点,形成全民共享、覆盖全域、蓝绿交织的绿道景观网络,实现“农村变景区”。绿道延伸,嵌入嫁接特色产业。推动绿道与旅游景点、商业网点、办公区域、城郊乡村、农村社区相接驳,嵌入嫁接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康养健身、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
经验启示四:融入全域公园化景观体系,建设层次丰富的郊野公园。形成各具特色景观分区。结合特色镇、乡村农业类型及地形特点,多维度进行景观塑造,构建不同景观层次,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分区,展现“处处皆景、移步换景、层次丰富”的郊野公园景观效果,形成田林交错、变幻多彩的郊野公园群,让乡村与城市居民能够“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建设层次丰富的郊野公园。实施农田规模化、景观化改造,提升农田本身的景观价值,成片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农田大地景观和稻田文化景观,塑造四季有景、观景不断的郊野公园田园景观。以河流、湖泊、湿地、水库为载体,保持湖泊、湿地的原始生态性,打造丰富多样的郊野公园湖泊湿地特色景观。以乡村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为载体,展现独具魅力的郊野公园人文特色景观,传播天府农耕文化,展现城市文脉。在保留生产功能前提下,对水车、灌区、磨坊和提灌等乡村农事设施进行景观化改造,注入乡土元素,延续乡村记忆,变农事设施为郊野公园特色景观节点。
参 考 文 献
【1】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
【2】 吴乐天. 一图读懂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s://mp.weixin.qq.com/s/kgu23VTugtQEN27YGGzb0g.
【3】谢燃岸.公园城市如何建?来看业界“最强大脑”们如何说[EB/OL].
http://www.thecover.cn/news/741578.html.
【4】雷萍,余蕊均,江然. 公园城市的成都探索[EB/OL].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5-29/1221370.html.
【5】谢孟欢.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探索现代化城市形态新路径[EB/OL].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9-03-05/1306406.html.
【6】 借鉴雄安经验,成都全力打造公园城市[EB/OL].
https://mp.weixin.qq.com/s/CMDP4-xgGZAhZZo0DlPODw.
(乡村振兴规划技术中心,齐黎明撰稿)
本文为“规划与自然资源前沿观察”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转载”申请授权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