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地村在福建省的位置
1
概况
福建省屏南县厦地村,位于屏城乡东南约8km,是303省道旁的一个小巧静僻的山村,古时称二十二都八保华地境,历史上曾有屏南四大书乡之一的美称。村民均为郑姓,始祖郑宗安是浙入闽始祖郑昭后裔。
2
村落总体格局
厦地村傍山结庐,房前屋后尽是竹木篱笆、石砌矮墙;山上遍生苦竹,翠荫环绕。村民以竹筒或树材掏空,作为引水管,从山上引清泉入村的巧思延续使用至今。村头水车水碓运转如常,石砌巷道旁终日溪水潺潺。村中建有郑氏祠堂,堂前立有旗杆座。村中还曾有宋元八景之说,惜毁于火灾。近村的缓坡地,则被开垦为层层的梯田,全然一派山水间的耕读诗画。
▲ 依山就势的布局
▲ 街巷与山涧
▲ 田园环抱的村落
双坡瓦顶、穿斗木构、板壁泥墙的山居民房层层叠叠,相互错落搭接,虽然每一幢都极为普通,没有特别精美的装饰艺术,但整个村子坐落的山丘微地形转承起伏、丰富有致。民居都因地顺势就形,灵活布局,虽规模不大,但空间多变、趣味十足。
▲ 主要街巷
▲ 街巷
3
乡土民居建筑特色
厦地村的传统民居外墙多为一色的夯土版筑泥墙,坐落在石砌台基之上,仅在墙体转折包角或开设门窗的部位搭配少量青砖扁砌,以求坚固齐整。主入口以砖砌居多,上置木过梁;略讲究的则全用青石门框,上置层层木质出挑的瓦檐门罩。
为适应山坡地形节省建房基地,民居以两层的楼房为多,平面布局紧凑,以小巧的三合院和三至五开间的一字长条形房屋为主。
▲ 民居
合院式民居采用夯土墙围合,左右两侧山墙一般采用中部向上呈弧拱的水行山墙,北侧后墙为一字齐平式样,南面的正立面墙体做成由两边向中间逐级跌落的阶梯状。合院民居内部结构仍为穿斗木构梁架,面向内天井全为木柱木板壁,天井地面条石满铺。
▲ 院落天井
▲ 水车碾
一字长条形的民居大多为双坡悬山屋面,山面的夯土墙做到与屋檐齐平为止,不再往山尖夯筑,而是将内部的木构梁柱直接暴露出来;南立面的夯土墙一般只做底层,楼层则全用木板壁罩面。这样土木材料结合的造型,穿插在山村层叠的建筑中,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
▲ 整体俯瞰
4
现存状况及保护建议
驻扎在村落中的艺术家协助村集体将村中的几幢老房子整修后开办了乡村图书馆、咖啡馆等商业文旅空间。原厦地小学在解放后建成的校舍,也将按计划改造利用为餐厅和住宿接待设施,以便于美术摄影等文化团体开展文创活动。
▲ 民居与自然
厦地村民居分布集中,传统风貌极其完整,村落与山水田地之间完美融合,未来应逐步提升各项基础设施水平,在延续传统建造材料和技艺的同时,改善房屋内部的舒适度,辅以新功能的活化利用,必能成为美好田园山居的典范。
▲ 驿道驿亭
主持:阮仪三
图文:
袁菲 上海同济设计研究院
葛亮 上海同济设计研究院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了解更多《》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