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卢希特哈文步行桥,阿姆斯特丹,荷兰
Vluchthaven Footbridge, Amsterdam, Netherlands, 2012
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奈伊及合伙人事务所
Architect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s: Ney & Partners

弗卢希特哈文可移动步行桥联通了伊多克半岛和韦斯特多克斯迪克,总长105m,同时提供了通往伊多克码头的通路。设计概念源自于一个折叠的塑形铁板,桥面的灵感取自苍鹭展翅飞翔时的姿态——这种美观的形态同时保证了4m宽的甲板具备足够的结构稳定性。甲板两侧有一系列小孔洞,使步行桥具备了良好的治水性能。这些孔洞暗示着桥下的潺潺流水,也强化了行人和桥体的联系。设计师还在这些开洞位置上巧妙设置了带有灯光的栏杆。1000余根栏杆上安装着LED树脂灯箱,灯箱底端距离桥面15cm。
弗卢希特哈文步行桥作为一个构筑物,因其优雅和完整的形态和组合方式而出众。与传统功能理念不同,我们的概念是通过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来限制元素的层级化。因此,弗卢希特哈文步行桥是一体化设计的典范:桥面、横向构件、主梁和面板融为一体。整座桥可以被视为一件以流线型金属板为原材料的雕塑品。
像苍鹭飞翔的姿态一样,整个金属板围绕一个轴轻微扭曲,成为桥梁的背脊。随后桥梁的形态逐渐被具象化:每跨的重点剖面呈现内凹的形状,而桥墩支撑处则具有凸起的剖面形状。这样一来,设计在桥墩位置——也是最需要具有高度位置——满足了建造高度的需求。
以上这些因素使得弗卢希特哈文桥具有了波浪的形态,虽然谦虚,但足以营造出有意义的视觉形象和韵律感。波浪造型是结构优化的结果,暗示着下方静静流淌的河水。这种波浪感也在栏杆设计上有所体现。栏杆作为一系列竖向的元素随着波浪流动,排除了水平的元素,进一步强化了桥体的造型,呈现出平静舒缓的节奏感。LED灯箱就被安装在这些竖向栏杆上。
桥梁中可移动的构件被设计成整体的一部分。当其闭合时,完全不会被人察觉。□(张裕翔 译)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客户/Client: 阿姆斯特丹市政府/City of Amsterdam
设计/Design Credits : Ney & Partners(建筑及结构设计/architecture & structural design), Technisch Adviesbureau Sliedrecht B.V. (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
总承建商/General Contractor: Van der Made B.V.
钢结构承包商/Steel Contractor: Van der Zalm Metaalindustrie B.V.
机电部分承建商/Contractor Electromechanical Parts: Copier B.V.
结构/Structure: Folded and shaped sheet of steel, moveable footbridge
材料/Material: Bridge deck in steel S355 – pylons in precast concrete C50/60
长度/Length: 105m
跨距/Span: 18.9m(可移动跨距/Span mobile part: 11m)
宽度/Width: 4m
钢结构/Structural Steel: 130t
造价/Cost: €1,800,000
建造时间/Construction Year: 2012
摄影/Photos: Stijn Bollaert, Ney & Partners

评论
窦平平:弗卢希特哈文步行桥紧贴水面,如漂浮一般。它的形态模拟飞行中的苍鹭翅膀和水波,达到了一种隐喻式的“轻”。为什么说是隐喻式的“轻”呢?因为这样的“轻”更多是由远观时感知得到,而并非在沉浸其中时体验得到。从桥上穿过,人们会体会到两岸之间直线连接带来的便捷,桥面与水岸无高差变化带来的平滑,和桥面材料性能带来的牢固感。扶手不设横向杆件,于是纵柱间的空隙每每让步行者有一种接近水面的触感,而骑行者则会感受到栏杆阵列形成的波浪形态。高强度低维护的抗腐蚀钢材桥身与周边环境交相辉映,让桥身更显轻薄。
范路:弗卢希特哈文步行桥分量不轻但却姿态轻盈。混凝土桥墩和整体雕塑般的金属桥身坚实地坐落在水面上,毫不含糊地给桥上行人提供安全感。另一方面,桥身姿态翩若飞鸿,仿佛要脱离桥墩支撑。而波浪起伏状的竖杆护栏,使行走桥上如凌波微步一般。最后,桥两端方盒子大楼的厚重感,进一步衬托了桥体的轻盈姿态。
中英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603期P66-71。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购买2016/03期《世界建筑》杂志

微信编辑:闫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