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现状概况
湖光镇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是广东省的中心镇之一。属于湛江市区,东部地区已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具有典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发展特征。拥有湖光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海洋大学、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临港产业园区等众多散点分布的发展平台,但目前对镇区发展的带动力不强。生态人文资源丰富,拥有南亚热带植物园、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古樟林、铁杷古城、火山峡谷遗迹等旅游景点,但特色资源分布零散,资源优势和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且不断遭到城镇建设空间的侵蚀。现状湖光镇区主要沿省道373带状粗放式蔓延,未能体现滨海小城镇特色,城镇空间品质有待优化提升。
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强芯提质、乡村振兴发展“四大抓手”,以及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蓝色海洋综合开发“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处于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关键地区的湖光镇,为落实湛江市新战略新要求,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特开展新一轮镇总体规划编制。
4.2 规划内容
4.2.1推动“城景校园”联动发展,谋划文旅科创小镇
(1)轴带引领“城景校园”联动发展
规划将以全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眼光来谋划湖光镇的发展,强化与西城新区、南方海谷、教育城、高铁新城、临港产业园区、东海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奋勇高新区等市区重大平台的互动,形成协调发展的合力,融入湛江市整体格局。利用科技创新发展带、文旅发展带和城镇服务轴三条发展轴带,串联镇域及周边各个平台,实现从独立发展到联动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带,利用广东海洋大学、南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科创优势,沿轨道交通及站点谋划科创平台,打造科创发展带;城镇服务轴,联系镇区与广东海洋大学、临港产业园区,实现镇区与校区、园区设施共享。文旅发展轴,整合三岭山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园、湖光岩风景区、湖光郊野公园、铁耙古城、红树林湿地公园等区域旅游特色资源(图4,图5)。

图4 湖光镇域及周边平台联动示意图

图5 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2)谋划文旅科创小镇
规划充分考虑旅游科创小镇与湖光岩风景名胜区、铁耙古城以及广东海洋大学等优势资源,在三者之间重点发展文旅科创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打造广东滨海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为湛江建设北部湾旅游中心城市与科教创新中心提供强劲支撑。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与海洋科技研发,将特色小镇划分为海洋科技研发、雷州文化旅游服务与湖光岩旅游服务三大组团。海洋研发组团,重点谋划海洋科技研发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海大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育未来海洋科技创新型企业。雷州文化旅游服务组团,围绕铁耙古城,强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影响力,策划布局民俗文化展示馆、特色美食街、特色民宿等。湖光岩旅游服务组团,依托大湖光岩旅游圈的规划建设,建设地质展示体验馆、滨海湿地公园及风景区旅游服务基地,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建设农业休闲公园。
4.2.2实施全域空间管控,构建“功能小镇+水岸公园+郊野公园+美丽乡村”城郊游憩体系
(1)精准核定 “三区三线”
基于后发地区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采取“先底后图”的“三区三线”划定思路,规划落实区域内生态控制线、红树林保护区、湖光岩风景名胜区、三岭山森林公园等已有政策控制线,控制和保护山、田、河、海之前联系的重要生态廊道,并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采取“组团式”布局进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一方面,从发展现状问题出发,确定城镇增长需求,寻找建设用地潜力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从生态保护目标出发,修正生态系统结构,找出需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最后,利用两条线进行校核,确定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范围。同时将城中村和紧邻城市村庄划入城镇开发边界,适当考虑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2)城郊旅游发展策划
依托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和大湖光岩旅游圈的规划建设,规划将湖光镇旅游形象定位为“湖光山色,科创绿镇”,打造“粤西旅游中心,湛江城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形成“一心、一带、三块、十八景”的旅游发展总体空间格局。“一心”,主要指的是基于湖光岩风景名胜区打造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则是沿着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滨海旅游发展带,包括湖光镇滨海休闲度假区、滨海花海摄影基地、红树林自然保护观光体验区、古村落民俗休闲体验区;“三块”,则包括大湖光岩观光旅游综合板块、古村落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板块、海洋度假旅游板块。“十八景”,主要是对湖光现有特色进行提炼,打造交椅岭、三岭山、情人谷、金鹿园、湖光岩、楞严寺、南亚热带植物园、湖光郊野公园、园坡田园、云脚古樟林公园、那郁河风情、八大连池火山地质公园、海洋牧场、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铁耙古镇、李纲文化、海洋大学等十八个景点。针对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系统策划了大湖光岩科普教育游、雷州历史民俗文化游、湖光深度游三条旅游套餐线路。(图6)

图6 镇域旅游线路规划
(3)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利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契机,推进村庄环境改善,打造的村容整洁“秀美乡村”;突出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产高效的“富裕乡村”;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舒适便捷的“幸福乡村”;注重文化传承创新,打造各具特色的“魅力乡村”。通过与旅游发展策划的融合,在湖光镇新农村示范片区布局多处景点,利用绿道、水岸公园、海岸公园将村庄体系串联,打造湖光镇东部和西部的新农村示范片来引导村庄地区的建设,展示特色美丽乡村与田园休闲生活魅力。通过将风貌指引与旅游发展、重点地区风貌整治相结合,差异化引导乡村风貌建设。(图7)

图7 镇域村庄建设引导图
4.2.3综合开发站点周边地区、滨水地区,搭建优质共享的服务设施体系
(1)综合开发站点周边地区、滨水地区
规划转变传统空间发展模式,由交通干线引导转向轨道站点开发,主要依托地铁4号线沿线站点进行差异化土地综合开发。湖光岩站点周边地区发展以商务办公、科技研发、公共服务、住宅为主,湖光镇站点周边地区以商业服务业、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主,兼容居住功能,鼓励以多种形式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充分利用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规划建设,联动广东沿海各地市滨海旅游景区,依托湖光岩、铁耙古城等景点打造广东沿海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同时,立足“交通+旅游”的发展理念,打造贴近海岸、服务完善的复合型滨海旅游休闲服务区。
(2)构建多层次优质共享服务设施体系
从区域层面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依托轨道站点在镇区打造综合服务中心;在科创文旅小镇布局科研、文化、酒店等高品质公共设施,打镇综合服务副中心;同时结合既有传统商业集聚区、铁耙古城及湿地公园,集中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集商业购物、饮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民俗商业街区。规划强调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强化与海洋大学、南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湖光岩风景名胜、宝满港区等周边平台的联动发展,建设3个规模集中、功能多元、空间复合的服务中心,其中依托湖光岩风景名胜区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依托海洋大学建设科创服务中心,依托宝满港区建设产业服务中心,通过公共中心实现对周边生活空间的有机整合(图8)。

图8 镇域用地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