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蚂蚁钻进土里,只有一只腿露在外面。
小兔子看见不解地问:“为什么把腿露在外面?”
蚂蚁说:“嘘!别出声,老子绊他一跤!”
这是停车君新近看到的一则笑话。但马云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要投资停车产业,这可不是笑话。

日前业界有消息称(准确地说,是一篇疑似网络软性文章扭扭捏捏地欲言又止),蚂蚁金服曾走访行业部分停车服务企业及立足于此的新创公司,或将再参与投资。据说,此前蚂蚁金融副总裁邹亮还曾透露,蚂蚁金融希望构建智慧城市生态链,正在与北京相关交通部门、商场合作,开发北京20万停车位资源与支付宝端口的连接,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有一种观点是这么认为的,“停车难、停车乱 ”这一行业痛点,随着产业金融的深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将加快停车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最终能规范市场,真正提供服务。联想到2014年百度导航就曾和“停车百事通”APP进行了战略合作,也有网络文章分析认为: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智能停车的主要原因是,除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缓解多数城市面临停车难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停车场作为本地生活的高频使用场景,成为互联网巨头布局移动支付的“必争之地”。

再来一组非官方的数字:1000万以上,这是目前中国市场车位数量;2万亿,这是中国停车资产规模;2000亿,则是中国停车收费规模;10万亿,这是中国停车产业的投资机会。从数字上看,这真是一头“大象”。尽管2015 年初曾有好事者为蚂蚁金服估值 500 亿美元,但后者倾起全力,也是很难完全撬动上述那头“大象”。所以说,即便“蚂蚁”真来了,停车这个行业的大局也暂时只是波澜不惊。

其实早在2年前,马云就曾雄心勃勃地进军“智能停车”。当时的说法是这样的:马云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进军“智能停车”,目标就是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而解决的方案就是智慧道路停车收费系统。杭州市在2014年的9月建成一套新的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实时处理20000多个停车位的信息。数据从手持P0S机和智能地感传至云端,数据越多,“云端大脑”就会变得越智能。让杭州市民感到新鲜的还有,新的智能停车收费系统还支持支付宝缴费。市民只要打开手机支付宝的界面,打开“付款码”。收费员再用手中的POS机扫一扫条码,只要几秒钟时间,支付就完成了。

2015年的新闻还显示,支付宝方面表示,杭州全市八个主城区共计1.5万个路面停车位都可以用支付宝自助缴费了,车主打开支付宝钱包扫描停车小票上的二维码,或让收费员用POS机扫描自己的支付宝付款码,即可支付,未来该服务将推广至全国。
但阿里云这套智慧道路停车收费系统,虽然没有成为“浮云”,但在全国的推广并未形成摧枯拉朽之势。2014年后鲜有相关报道,能让人看到一点蛛丝马迹的是2015年的7月,福建的东南快报传出消息,称阿里云集团已与福州市政府接洽,以缓解市区道路堵车和停车难等问题,且该系统已在贵州和浙江两省份运用。而停车君注意到,此时依据阿里云集团相关负责人的介绍,这个智能停车系统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名字:“中国好停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而查看贵州都市报更早前的报道,则证实了贵州确实已在运用这一云平台,但强调的是这套系统对于识别套牌车的强大优势:“国内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州公安交警云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成交通管理‘最强大脑’,已实现瞬间判别路面上的车辆是假牌还是套牌车。”据悉,这一公安交警云平台可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全库关联、智能联想、自动研判、深度挖掘,为公共服务、交通管理、警务实战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持。
“中国好停车”和有可能再次进入智慧停车市场的蚂蚁金服在中国的停车征途,也许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就像马云不管再怎么投资恒大足球,也注定成不了中国足球的救世主一样,中国停车市场也注定不会产生一两个英雄式的救世主。
一条细腿也许绊倒不了大象,但亿万计的细腿呢?
万一,细腿有一天变成了粗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