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逍遥法外》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莱昂纳多所扮演的诈骗犯Frank冒充泛美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自信满满的走过机场航站楼。在他身后,穿着精致的人们拿着行李准备登机。在影片最后,Frank再一次来到这个航站楼。在长长的通道里,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FBI探员Carl追上了Frank,并说出了那句让无数人动容的话:“你看,没有人再追你了。”在这两个重要场景中,背景里那个酷炫的现代建筑,就是著名的纽约TWA(Trans World Airlines,环球航空公司)航站楼。
TWA航站楼坐落于纽约肯尼迪机场,是著名建筑师EeroSaarinen (埃罗·沙里宁)在1955年为环球航空公司设计的,并于1962年正式投入使用。那是一个航空事业刚刚开始起步的时代,乘飞机出行仍是件相对奢侈和不寻常的事情。因此,航空公司希望这个建筑可以抓住航空旅行的精髓,让人们在候机时就提前体验飞行的震撼。为了体现这一理念,Saarinen大胆的使用了各种曲线来传达传统的直边空间所无法表现的动感。航站楼的屋顶由四片混凝土壳体拼搭而成,犹如一只展翅的大鸟。
不仅其建设本身是个建筑学奇迹,楼内所应用的许多系统在当时也是相当前沿的。例如,它配备了行李转盘,自动开关门,中央广播系统,以及一个巨大的电子标示盘来显示出发时间。同时,还有廊桥与飞机相连,这样乘客就不需要下到停机坪再步行进入航站楼。1994年,TWA航站楼由于其杰出的设计和非比寻常的意义被定为了纽约地标性建筑。
在TWA航站楼关闭后,负责运营肯尼迪机场的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简称PANYNJ)决定将其主体建筑(head house)保留下来,但是并不继续作为航站楼使用,而初步建议改成餐厅或者会议中心。PANYNJ给出的理由是Saarinen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航空飞行的要求了。
一方面,肯尼迪机场每年所接待的旅客数量已经近乎1962年的三倍之多,需要更多的候机空间和各种设施,并且还需要方便残疾人,而这些在TWA航站楼里很难实现。另一方面,Saarinen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大型商业客机的出现,所以其外部空间也不适用于现在的航空公司了。
不出意料,方案一出来就遭到了许多遗产保护学者和建筑师的反对,其中包括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A.M.Stern)和菲利普·強生(Philip Johnson)。他们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第一,方案中所提到的新航站楼的位置将会遮挡head house原本所拥有的广阔视野,并掩盖了原始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动感,把大鸟的翅膀完全束缚住了;第二,TWA航站楼从里到外,从结构到家具都是一个整体,任何的变动都会破坏掉Saarinen设计的统一性。因此,将航站台拆掉就好像“拆掉人物雕塑的一只胳膊”;第三,此航站楼的建设是美国航空事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并且拥有非常明确又单一的设计目的,因此将其改为非航空相关的用途会彻底破坏了它的意义。同时,这第一版计划并没有对head house的再利用提出具体的规划,也没有保证其维修所需要的资金。
除了这些批评的声音,时任Cooper Union(柯柏联盟学院)建筑学院校长的Anthony Vidler还提出了另一种思路: 如果继续作为航站楼使用,将不可避免的有更多指示标示,自动售票机以及安检机器出现在Saarinen的建筑中。这些不属于原本设计的东西是否也破坏了他的美学观念? 而暂时阻止了这一切发生的PANYNJ方案,是不是事实上保护了原本设计的完整性? 关于TWA航站楼的保护修复引发了对于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全面讨论。
在这场文保争论中,有一个非营利文保组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那就是纽约市政艺术协会(Municipal Art Society of New York,简称MAS)。一方面,他们积极的寻求折中方案。在2003年提交的计划中,他们建议把新的航站楼放到head house的一边,而不是环绕着它,以保证视野不被遮挡。同时,添加地下通道,多层道路,和新的候机大厅确保满足旅客的需求。head house本身则可以被用作国际到达大厅,地面交通中心,或者商务舱旅客专用的航站楼。不过,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另一方面,为了确保TWA航站楼不会在PANYNJ之后的再开发计划中被彻底拆除,他们向美国国家遗产保护信托协会(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简称NTHP)寻求帮助,并在2004年成功的将TWA航站楼提名进NTHP每年的11个美国最濒危的历史地点(America's 11 Most Endangered Historic Places)名单。次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将TWA航站楼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大厅内的座椅区。硕大的玻璃幕墙为人们提供了极佳的视野
成y字型的新5号航站楼与head house间用廊桥和半环形空间作为过渡
新的5号航站楼在2005年开工,并于2008年完工。同年,PANYNJ和RAC最终敲定了原TWA航站楼的修复计划。PANYNJ将出资1900万美元对head house进行全面的整修,包括修复屋顶和窗户,恢复大厅区域的原始装修风格,移除不恰当的添加物等。
虽然对于主楼的修复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一个更大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以后该如何再利用它,由谁来负责。因为在这方面的提案一直空缺着,Saarinen的建筑也一直被闲置着。在2001年关闭之后的14年间,head house只对外开放过寥寥数次。第一次是在2004年10月,独立策展人Rachel K. Ward设法从PANYNJ那里得到许可,在主楼内举办了一次名为“五号航站楼”的艺术展览。她邀请了20位艺术家根据建筑本身进行创作,呼应Saarinen的设计内涵。但是,因为开幕式上一位客人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向跑道的门,这个原本要开到次年1月底的展览在第一天就结束了。
至此,这场持续了14年的关于如何修复和再利用原TWA航站楼的争论暂告一段落。然而,它是否是个成功的案例,只能留给历史去验证了。
微信统筹:李娟
文字:周楠(城市中国海外研究员@纽约)
编辑:李娟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及往期文章
课题 | 栏目 | 城市问答 | 新项目 | 新刊 | 订阅 | 联系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城市中国》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杂志
城市智慧 与中国俱进
《城市中国》
官网
www.urbanchina.com.cn/
豆瓣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城市中国
weibo.com/urbanchina/
电话
021-65982080(81/82)
邮箱
00urbanchina@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