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小镇位于浙江省舟山普陀区,依山傍海,是集水产品交易、美食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渔港小镇,其海鲜大排档极为知名,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沈家门小镇也成了舟山旅游的金字名片。
1.1小镇面临的困境
沈家门小镇形成于北宋年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军事港口、工商业贸易基地,鼎盛时期的小镇,繁荣程度不亚于上海南市,因此沈家门小镇也有“小上海”之称。1954年我国机帆时代开启,沈家门小镇的渔业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沈家门渔港面临着“渔业港”功能退化、“旅游港”功能尚未建立的困境。
1.2转型方式
沈家门以“渔文化”奠定小镇的发展基调,重点围绕渔港打造。小镇保留原有的渔业功能,融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海岛度假、美食体验、文化展示、庆典等多样功能,由单一渔业功能向综合开放的渔港转型升级。
(1)因地制宜,打造渔港小镇吸引力引擎
沈家门渔港历经近千年的变迁,是小镇空间的特色组成部分,渔港积淀了深厚的渔俗文化、工商业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这些文化类型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独特性。结合千年渔港的特色地理空间,挖潜其衍生的特色人文资源,吸引各类旅游休闲产业的聚集,作为渔港小镇转型发展的引擎。
(2)以文化为主线,植入旅游休闲产业和创意办公产业
以“渔文化”为发展主线,围绕港口布局产业关联度高的休闲产业。港口分成东西两段差异化发展。西段以“生产服务”为主题,布局渔业服务区和渔贸休闲区,主要功能有提升渔业生产的科创园区和水产品贸易区,服务渔业生产;东段以“休闲体验”为主,布局渔都生活区、渔港度假区、渔文化体验区。重点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特色购物、休闲度假、活动演艺等休闲功能。在产业的布局中,除了常规的吃、住、行、娱等功能的植入,沈家门小镇利用现有的老码头、制冰场、旧厂房等渔业生产遗迹,改造成创意办公区或船舶模型,让人在其中感受到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

“一港五区”规划布局图
(3)延续地方特色的城镇景观风貌,用科技助推城镇观光体验
保护小镇依山面水的城镇空间格局,并根据功能区的布局要求,打造渔港十景,形成连贯的旅游线路。建筑设计和景观打造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延续城镇历史文脉,展现地方特色景观风貌。除了在城镇实体空间中旅游观光,感受小镇魅力风貌,文化创意园中还打造了“全景小镇”观景基地,用科技手段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沈家门“渔港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