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遗址公园1.0到2.0的创新实践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 申报所: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五所
▲ 项目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 项目规模:29.47km2
▲ 合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清美清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领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完成时间:2019年3月
01
为什么要创新——四大问题
问题一:遗产价值重大,但展示利用现状落后,缺乏价值传播途径,遗产地整体基础设施落后,环境风貌较差,与殷墟世界遗产的地位不相符合。
殷墟遗产地环境现状照片
问题二:密集分布的地下遗存与高密度的村庄及人口之间的巨大矛盾。
规划范围内的遗产分布图
规划范围内的村庄与人口分布图
问题三:申遗十多年来,社会民生发展水平急剧下降。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村支书带头盗掘的恶劣现象。
2010年殷墟保护区划内外收入对比(引自李晓莉,申红田:《商业时代下的殷墟遗址保护区发展研究》,《浙江建筑》2013年07期)
问题四:安阳城市向东南方向发展,遗产地成为被抛弃的区域。
安阳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引自《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村支书带头盗掘的恶劣现象。
需求引发创新——传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体系无法解决殷墟的现实问题。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在初创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大遗址普遍面临的脏、乱、差的社会问题,反映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要求中,针对遗址公园的硬件建设进行规划。
传统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成果框架示意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上一阶段的普遍问题基本已经得到解决,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产价值无法充分展示和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呈现,普遍陷入了有空间无内容,重建设轻运营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1.0版本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殷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无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不仅需要解决文物保护和环境的问题,也要解决人的问题、土地的问题,城市发展的问题,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更落地的措施,更完善的服务,去升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02
如何创新——四大升级
1、视野与理念升级
在国际视野下制定规划的目标
作为世界遗产,殷墟需要以国际上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和事业的发展。
国际上关于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文件
作为中华文明进程的核心见证,从国际上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要求出发,殷墟不仅要在保护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也应该成为一处开放的历史文化教育社区的样本。
ICOMOS于2015年塞拉莱会议上通过的《公共考古遗址管理的塞拉莱(Salalah)指南》,提出考古遗址公园将科学研究与公众有机联系起来……是面向公众进行遗产阐释、教育及休闲娱乐的潜在资源”
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地标,殷墟应该成为一处开放的城市生态景观,不仅向世界展示遗产的价值,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城乡发展成就。
突破文物保护的行业边界
同时,规划突破文物保护的行业边界,统筹考虑从物到人,从遗址到城乡,从单一到复杂,从遗产到遗产地的变化与挑战,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相关部门意见征求会,以综合考虑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2、规划策略升级
针对殷墟遗产地的复杂现状,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贯彻遗产活化、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三大重要的国家战略。
规划策略总图
遗产活化
习总书记指出,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因此,规划在展示之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和产品去呈现殷墟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同时利用遗产地的广阔空间,以低强度和零建设强度的方式,植入遗产教育、文化创意、农业、低空旅游等兼容性产业。
妇好IP
甲骨文活化产品(图片来自小象汉字官网)
乡村振兴
结合遗址公园整体景观的营造,规划制定了殷墟遗产地村庄风貌控制导则,引导村庄环境改善,同时利用村庄容纳遗址公园的基础配套服务等功能,增加村民广场、儿童活动区、乡村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作为遗址展示的延伸空间,村庄公共文化空间和园区配套服务空间。
利用殷墟遗产地内村庄建筑改造的配套服务空间设计
城市更新
在城市空间层面,规划对城市建成区的环境风貌整治,产业及功能更新理出了针对性的,腾退重工业等对城市环境和遗址保护不利的产业,承接遗址公园未来在科研教育、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溢出功能。
含殷墟文化元素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规划内容升级
具体到项目成果部分,规划一方面涵盖了空间规划、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传统内容,同时提出了优先实施的四大工程和协同发展的四大版块。一方面给地方政府形成了强有力的抓手,另一方面也用发展的理念控制住遗产地的周边区域。
四大工程——“一馆”“一宫”“一村”“一厂”
“一馆”——殷墟博物馆新馆
目前的老馆相对陈旧,容量也比较小,规划新馆未来将成为一处和遗产地风貌相协调的城市文化地标。
“一宫”——宫庙展示区
殷墟最早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地方,也是殷墟最早向外展示的区域,规划未来将作为殷墟的门户区域。
“一宫”效果图
“一村”——武官村
抗战时期司母戊鼎的埋藏保护地,是现状产业基础较好、发展诉求比较迫切的代表性村庄,规划结合武官村的传统建筑片区,植入儿童博物馆、殷墟客栈等功能,打造世界遗产地乡村振兴的示范。
“一村”效果图
“一厂”——豫北纱厂
安阳上个世纪的城市发展见证,规划依托厂房改造植入文化创意产业,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周边的城市更新。
纱厂效果图
四大协同版块主要针对安钢、城市建成区、安阳航校以及农田四个方面展开。针对每个版块自身的特性,提出不同的协同发展策略。
四大版块图
4、服务的升级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行了服务升级,与商业咨询机构合作建立了整个公园的文化资产模型,以解决如何为40亿元的投资成本配给资源的问题,此后也多次配合地方的招商活动介绍公园规划。
03
创新之后的收益与社会效果
1、得到各行业专家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市文物局等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同时也通过了河南省省长、安阳市两任市长及四大班子的汇报会,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以及政府的无条件支持。项目组按照戴省长的指示形成了报省政府版的公园规划成果,从主要任务和保护机制等方面明确了省级各部门在殷墟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工作职责。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汇报会现场
2、规划策略的实施与推进
现阶段,公园规划提出的措施与策略已经陆续进入实施阶段,其中宫庙区、王陵区展示提升及核心区环境整治列入2019年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已经进入方案编制阶段,最快将于今年完成审批,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安钢片区也在公园规划提出的协同策略指导下,编制了安钢滨河段的展示与景观提升专项方案,腾退滨河用地,改造部分建筑,用于中国工业发展史的展示,“让安钢洹河段成为整个殷墟大遗址公园优先启动实施的区域之一”。
安钢滨河段景观提升方案
同时,规划提出的在北部曹操高陵与殷墟之间建设文旅新城,为城市发展解套的策略,也已经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得到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
3、促进行业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
目前,项目组已经着手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促成殷墟纳入文化类的国家公园试点,研究“殷墟国家遗址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创建方案及空间体现形式,未来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制度供给等方面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政策建议,以探索国家层面下的大型遗产管理模式。
4、促进遗产保护理念的公众传播与社会共识
项目的编制同样也受到了遗产地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关注。2019年2月,在安阳市政府与清华同衡共同举办的“规划进庙会”现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首次面向大众发布。 2019年4月,张谨所长做客安阳新闻网的规划讲堂节目,对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引起了百姓的热切关注,大家普遍表示,对殷墟未来的发展愿景很期待。
2019年2月,同衡“规划进庙会”活动现场
2019年4月,安阳新闻网对于殷墟规划成果的报道
在这些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殷墟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保护与发展的理念也正在形成更广阔的社会共识,这也正是创新的的核心目标所在——考古遗址公园2.0助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专家点评
遗址公园规划及建设是高难度工作,本项目规划在国内遗址公园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殷墟保护与利用创新设计,在国内具有领先性,而遗址公园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意义。
这是一个拯救城市的项目,也许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有效方案。难度大、创新足、内容丰富,值得期待。
本文由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五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