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王芳芳,郑新奇,夏天.集约用地理论模式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5(1):41-47.
[2] 何东冉.城市土地立体化实践模式探讨及其制度响应[J].广东土地科学,2016(6):35-41.
[3] 郭仁忠,罗平,罗婷文.土地管理三维思维与土地空间资源认知[J].地理研究,2018(4):649-658.
[4] 王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47-62.
[5] 陈振,欧名豪,姜仁荣,杜茎深.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1):89-93.
[6] 邹兵.行动规划·制度设计·政策支持——深圳近10年城市规划实施历程剖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1):61-68.
[7] 王卫城,向文阔.深圳规划30年:机构·技术·体系[C].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8] 姜仁荣,庄穆煌.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问题及支撑技术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2(12):103-104.
[9] 南京地铁用地物权研究课题组.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南京地铁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与土地登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0] 施建辉.建设用地分层使用权的实践考察及立法完善——以南京地铁建设为例[J].法商研究,2016(3):38-45.
[11] 郭宁,尹鹏程,张浩,许瑞山.徐州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供给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9-12.
[12] 陈振.城市土地立体化登记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