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讲座邀请了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第二梯队的代表,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信息科学研究院的曾道智教授。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谷人旭教授主持。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同济规划院的罗智丰老师,我校殷为华副教授、司月芳副教授、杨浩然副教授、胡浩副教授、包晓雯老师、曹贤忠老师和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第二梯队的代表,曾道智教授,现任职于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信息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科学、城市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博弈论、运筹学等,出版《空间经济学》(日文版、中文版)等专著、先后在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cienceCitation Index、Econ Lit等国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美国Western Regional ScienceAssociation Springer-Verlag奖、日本应用区域科学学会坂下奖、等;现兼任日本应用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大学客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PLOS ONE、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As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Inter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Sciences和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并兼任等国际专业核心期刊编辑。
此次报告中,曾教授首先介绍了空间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的理论分析,从生产和需求两个侧面介绍本地市场效应(HME)的研究背景,指出现有的空间经济学领域区域科学和贸易理论的学者们多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即呈现“盲人摸象”的现象,而所有这些研究大多也仅仅是将劳动力作为唯一的生产要素。
为此,曾道智教授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将在国际上可自由移动的资本作为另一种生产要素,进而对国际学术界此前的诸多研究重新加以梳理之后发现——“大市场各种优势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最近,曾道智教授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又进一步发现——“(其中的)很多结果都是建立在CES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对此,若采用其它更为一般的效用函数,Krugman和Burenstam Linder的观点则并不一定正确。
与会师生就大国含义的界定、中国如何利用本地市场效应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优势以及关于模型设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曾智道教授展开热烈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