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空间与美好生活是当前国家进入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新时代的新要求,并不是不需要工业生产,也不是不需要发展速度,而是不再将城市只当做工业生产的机器,并且将每一个个体的美好生活看得比他们的劳动贡献更重要。生态文明相较于工业文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高速度增长,都更加聚焦于“以人民为中心”。

亚里士多德有言:“城邦起于保生存,成于求幸福”。我们的城市和人民,已经来到了“求幸福”的阶段。
事实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是十九大后提出的基本矛盾新焦点,但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从未改变过的根本目标与动力。

因此,我们的无锡历史城区“双修”项目,希望实现彰显与提振无锡老城的文化韵味、生活品质、特色风貌、功能活力。这是无锡面向存量转型要求,提交了一份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城市内生竞争力提升的答卷;更重要的,也是在回归人本,力求从空间供给侧,以塑造更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创造人民真正所需要的更美好生活。
在这里,为人民的真实需求而做“双修”,尤为重要。因为空间提升只是手段,回应民意才是根本。

1.1 融入本地民情
为了摸清民情民意,项目组转换观察视角,转换思维方式,以角色代入的形式,在无锡老城开展了前后时长近两个月的沉浸式调研。这两个月当然也是由各种典型非典型、或零或整的观察时间构成的。从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老人日常买菜与散步,白领通勤与消费,到游客逛游老城,我们体验了各种角色各种情景,记录了无锡老城的春夏秋冬、大街小巷。

1.2 溯源核心价值
通过沉浸式现场调研,我们得到了一个逐渐清晰的城市印象,那就是无锡老城作为千年吴地、运河名城的血脉和灵魂所在,最突出的特点,是历史中心与商业中心的重叠,几千年来没有间断过的发展痕迹,积淀形成了江南古韵与现代活力共存的景象。

(1)老城价值1:文化鲜活载体——人文精神推动下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从这里的历史演进中,梳理出了三个核心价值,首先是人文精神推动下的经济发展。世人都道无锡人精明,这种精明,其实就是他们擅于把握时代脉搏的开拓精神,这是在背后推动着无锡从历史上的水乡泽国,到天下粮仓,到商贸中心,再到现在的工商名城不断进化的内在动力。

(2)老城价值2:多元复合功能——人本理念影响下的生活追求
因为城市逐渐繁荣稳定,山水钟灵毓秀,在这样一种优渥的环境里,无锡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促使着老城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古今交融和多元复合的城市空间。

(3)老城价值3:人居经典范式——人居思想指导下的空间营造
无锡老城西临锡惠山,中有运河水穿过,这种山望城、河穿城、水入城的“山-水-城”空间格局,以及“九支羽箭一张弓,十道河流八路通,是处楼台皆近水,无边风月橹声中”的小街巷、密路网、水路通、坊市结合的空间特征,就形成了无锡独特的理想人居范式。

不难看出,无锡人从古至今的人文精神、人本理念、人居思想,透露出的是他们始终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态度,在空间上也有迹可循,而我们在梳理这些证据的时候,也同时找到了当代来做这一次“双修”规划的灵感。那就是未来,仍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逻辑,并且继续强调古今相映的空间特色,通过“双修”,让人们更好的感受这段流动的历史,行走在城市中,就如同在阅读一幅时空画卷。

1.3 “双修”三大任务
因此在这样的判断之下,所形成的施治框架,也是在贯彻以人为本、运河为脉、古今共荣的理念,为实现外彰魅力,内聚人心,重铸“山水映古城”之貌,打造运河文化魅力之城;重塑“坐看繁华里”之境,打造运河商旅活力之城;重织“流连巷弄间”之景,打造水陆漫步品质之城。回归到人,目的还是丰富人的文化体验、再现人的商旅活力、优化人的漫步感受。

(1)重铸“山水映古城”之貌
通过利用山城互望、水岸连廊、传统街巷构建魅力廊道,对现有历史建筑和低效闲置空间进行活化、改造以激活节点,并链接若干主题片区等手段,促进渐进式、持续性的文化意向修补。在诠释美好生活上,这项任务,是希望带来文化的共享,促进无锡人对家园的认同感。

(2)重塑“坐看繁华里”之境
从文商旅整体运营升级上,发挥城景一体的优势,以面向游客的服务与空间升级带动面向市民的服务与空间升级。这正是主客共享,宜业宜游,感受有朋自远方来,都能乐在其中的美好。

(3)重织“流连巷弄间”之景
我们运用一种在水陆之间漫步穿行的视角,以水为脉、以街为骨、以绿为核,修补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希望让市民在交往中找到归属感。强调在这样一个尺度原本就适宜步行的老城中,居民每日的幸福感就来自我们打造出的更完整宜步的街道、更绿色宜游的运河和更多元精致的绿地空间。

1.4 绿色民生工程
为了落实以民生需求为本的“双修”任务,我们形成了一系列专项修补修复行动,其中,以对绿地所做的工作,作为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如何以民为本。生活在用地条件非常紧张的老城内,居民日常最为缺少的就是足够的绿地休闲空间。而这种缺少,同时表现在品质和数量两方面。
我们评估了现状老城内的公园、广场和绿地空间,发现大部分的街头绿地都存在设计缺陷。包括被主干路阻隔可进入性差;或与周边用地功能不耦合,即该有绿地的地方没有,无人驻足的地方反而有;还有内部缺少园路,或过于重视绿化而缺乏人性化的设施等问题。这就使绿地公园这一本就稀缺的重要公共空间不能发挥其相应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本次分析现状绿地服务圈的覆盖范围时,打破了常规从用地出发划定服务圈的做法,而是先做质量评估,再将评估中真正有人使用且使用情况较好的公园绿地纳入考虑做服务圈。

经过客观真实的分析评估之后,为了在空间紧张的老城内,为居民争取又好又多的绿地休闲空间,我们采取了两种做法。
一是现有绿地的精细化改造。对因道路分割的公园/绿地,将与交通紧密结合,重点对出入口进行设计,保障合理的人流导入;对与周边用地功能不耦合的公园/绿地,通过设置与周边功能更加协调的活力空间,吸引人群聚集;对因设计缺陷导致利用率低的街头绿地,统筹解决高差,拆除围栏,增加园路,设置公园座椅。另外特别关注了校园周边街头绿地,增设人性化设施,使绿地成为学生及家长的社交空间,同时缓解上下学高峰期接送孩子造成的拥堵现象。

另一做法是利用小空间创新性增补街道微公园、住区会客厅、高架桥下公园等灵活的公共开敞空间。只要设计得当,街旁微公园(Parklet)甚至只需要几个停车位的面积。而高架桥下公园,则是我们观察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桥下灰空间,学习日本以及香港的“反转天桥底行动”,将无用的高架桥下空间改造成为积极的市民活动场所。这些增补的小型公园,我们都为老城提供了选址方案和建设建议,很多选址的决定实际上也是来自于我们观察到已经萌生的居民自发使用行为。

所以我们希望借此分享的是,以人为本,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本,并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谈,在我们的实践中,正因为本着这样的初心,才能够找到我们“双修”的线索、灵感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
2.1 链接古今:寻找满足历史文化传承要求与当代时尚体验需求的结合点
无锡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众多,其中名人故居占据主体,虽然都有着极为厚重的文化价值,但目前多数门庭冷落。我们不希望将他们当成文物束之高阁,我们希望让“故事” 走出“故居” 走进“故里”,希望链接古今,寻找满足历史文化传承要求与当代时尚体验需求的结合点,用现代使用价值带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方面,我认为故宫是国内非常好的榜样,600岁的故宫正是因为被注入了年轻的因子,有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才展现出了更强大的传承力量。所以,可使用才能“保鲜”,可感受才能不被遗忘。

2.2 水陆锡径:打造独特文化意境体验路径
为了让无锡老城当中现状相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仅存的历史街巷格局在无锡人心中刻下更深的烙印,我们利用了老城古今相映与适合步行的城市特点,发挥其时空变迁可阅读,人群活力可扩散的优势,提出打造属于无锡的独特文化意境体验路径——“水陆锡径”这样一组慢城步行动线,独辟“锡径”,核心是以步行路线串联文化景观节点,提供主客共享的文化空间体验。
国外有很多城市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步行线路,串联城区重要的文化节点,以步行的方式去阅读城市故事。在此过程中,步行延长了人们在城市内部的停留时间,带来更多商机;以点串连线,以线包装面,又能强化城市文化的综合价值,带动城市空间的整体提升。

我们首先分析了无锡老城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然后梳理规划范围内的历史街巷,针对尺度、风貌、环境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筛选作为“锡径”空间的街道。并结合POI数据对商业消费活力的分析,以及空间句法分析结果,综合判断形成了“锡径”路径。包含一条运河水环和三条陆上文化主题线路。其中,贯通的运河水环是无锡运河文化最直观的空间体现。此外还有一条体现无锡人艺术追求及阿炳二胡IP的音符之路;一条具有古时商市与现代商都穿越体验,并且集中展示民族工商文化的工商之路;一条展现无锡钟灵毓秀,经世致用,才学报国的名士之路。这一水加三径的四条主题路径,将成为未来从不同方面共同展示和弘扬无锡老城文化精髓的核心空间载体,也是我们希望最具魅力和活力的空间载体。

打造“锡径”的方式上我们借鉴了包括波士顿自由之路、莱比锡音乐之路、汉诺威红线等经典案例,力求把面向游人和市民文化体验的内容,与城市时尚消费活动和公共空间中的休闲活动尽可能多的串联在一起,形成多维度多感官的记忆点。整个“锡径”项目的工作,大体可分解到空间环境优化、体验路径重织、主题场景营造、魅力节点塑造几个方面。

(1)锡径之名士之路
其中,文化主题线路当中的“名士之路”,走的是无锡龟背城中的街巷内环,串联了众多名人故居,最需要以街巷串联,激活离散文化遗存空间整体吸引力,因此成为我们在“1+3锡径”中推荐近期率先启动的一条路径。
通过街道路面设施、建筑立面和小品改造,形成具有书卷文化气息的街巷空间,并且植入新的活动,在各种互动体验中传达出这里的名士辈出以及他们的报国情怀。比如我们提出可以在东林书院,创作表演以《东林》为题材的锡剧;可以在各个节点加入名士AR虚拟互动等等,实际上整个锡径的后期运营也可以再形成更多方向的文创应用。

为了更清晰展示“锡径”打造涵盖的具体内容,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切片式的场景。首先,一水三径都有各自的LOGO,对“名士之路”,LOGO就是展开的书卷。其次,打造“锡径”的基础工作,是优化街道环境与氛围,包含街道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人行道功能再划分。第三,是节点标识引导系统,结合重要节点及道路转折点,将在原有“百巷梁溪”标识设施的基础上,增加“锡径”节点的文化背景、使用方式介绍,并附上定位讲解服务功能。第四,是文化艺术展示墙,可以结合公共建筑的低层立面和外部围墙,通过艺术涂鸦、浮雕、增添道具等方式丰富空间感受。第五,是公共艺术装置,结合文化主题内涵,以雕塑小品、植物小品、科技互动装置等方式,增加文化主题的可感知度和街道空间的趣味性。第六,是路径铺装引导,这也是所有特色步行路线的共同点,需要有一条“线索”引导大家行走,我们在这里提出可以结合建筑立面和艺术装置等重要节点,从二维到三维,立体化铺设线索。第七,沿路开敞空间节点,也就是前文所提的街旁微公园,为了实现“双修”综合成效,提出了尽可能沿“锡径”布局微公园。


(2)锡径之环城运河
除了陆上街巷部分,我们在“水陆锡径”的水上部分,也做了一些文章。大运河无锡段是中国大运河的精华段落,也是唯一穿城而过的一段古运河。但是这段运河如今的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符号价值都亟待提高。因此我们针对运河水环的改造提升,提出了分别实现水城互动、创新运河体验和恢复功能活力。
在体验方面,我们重点强化了原有运河游船项目的夜间部分,除了恢复康乾下江南时的部分历史游线外,结合古运河分段文化内涵,策划城市特色声景、创意装置夜景、全息影像复原建筑、特色船食和水岸表演等,并且活化一部分现在已经闲置的码头和驿站,共同创造“声色味俱佳”的运河体验。

同时为了恢复运河的活力,我们也提出,把能够凝聚人气的一些功能更多放回到运河边,并且营造高品质的滨水空间,重点加强商业设施的滨水公共活动区提升设计,让古运河重新成为无锡城市中心的活力带。

2.3 特色街区:以文化商业街区未来价值带动历史街区与地段的整体保护性开发
在老城特色体验路径之外,我们也有近期推荐的特色街区项目。其中,小娄巷,作为龟背城中仅有的历史街区,包括其对面的映山河历史地段,目前已有意向将作为文化与商业功能空间,我们认为这里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方式,需要慎之又慎,才能守住应有的价值。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对衔接人民路两侧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的待建部分,重新做了设计,提出风貌与业态双控,强调要引入高质量的整体运营商,以文化商业街区的未来价值为动力,带动整体片区的保护性开发。

这个特色街区项目,以及前面的“水陆锡径”项目中,历史文化都是重要支点,而现代人的体验、学习、感知需求,是为他们赋予新的功能、新的活力的共同因素。无锡人始终在用他们的方式,在不同的年代,在这一个空间中,追求着他们的美好生活,只要记住并且遵循这一点,我相信我们的“双修”就不会偏离方向。
我们也相信,面向“两个百年”中国梦,未来一段时期,全域国土空间的发展主题,就将是以更高品质的空间承载更美好的生活。
而面向改革浪潮,无论规划如何改变,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与期待,仍是永恒不变的空间服务对象与空间优化目标。
坚守初心,坚持恒心,坚定信心,我们在实践着以人为本,并会继续追随着更美好生活未来变迁的方向,塑造人民所需要的更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致 谢
感谢张广汉副总规划师以及董珂、谭静、林永新等前辈与领导的指导,感谢无锡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无锡市梁溪区政府、梁溪区规划分局、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项目组成员:董琦、刘畅、熊毅寒、兰慧东、尚晓迪、王秋杨、许阳。
声明:本文来源:授权转自规划中国(ID:guihuazhonggu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会议邀请】中日城市道路地上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与工程技术交流研讨会
【规划师论坛1】三线 ? 三生 ? 三控:城乡布局结构的宏观管控机制
【规划师论坛2】全域空间管制的手段辨析与划定逻辑研究
【规划师论坛3】厦门城市空间管控体系与“一张蓝图”建构
【规划师论坛4】新型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县级“三生空间”布局与“三线”划定
【规划师论坛5】广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方法探讨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