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壕姐的BMW X5已经安静的停2年了,拼运气、拼网速,不管拼什么,20个月拍不到牌的已经一个群装不下了。能够花8万多上个牌还要感恩戴德的感谢上苍眷顾,这么虐的剧情外地朋友是很难理解的。

2014年开始,买新能源汽车送沪牌,车主们一起喜大普奔!但新能源车电池故障、充电难等系列问题的也成为新闻头条的常客(求汪峰的心里阴影面积)。随着送的沪牌越来越多(私人车3万多辆了),物业、车主、邻里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据说很多信访与充电桩有关。
一、政府是这样说的
(1) 上海市出台了新能源车可免费申请“沪牌”的政策,荣威plug in、BYD秦、唐等在列(主流品牌)。
(2) 2015年出台了《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便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1、干货:这一切都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现状:以上政府文件往往被很多小区物业误读,尤其是对于无固定车位小区的预购电动汽车的车主,物业要么不同意安装充电桩,要么随意安装。
二、专业概念
关于充电设施的分类,《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定义是,“自用充电设施指专为某个私人用户提供充电设施;专用充电设施指专为某个法人单位及其职工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以及在住宅小区内为全体业主提供服务的充电设施。”
三、车主们该知道的
1、只有固定停车位才可以安装自用充电设施,在住宅小区公共停车位上不能安装个人自用充电设施。
根据去年出台的《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第十九条规定,“电动汽车用户在住宅小区由自有产权车位或经车位产权人同意,在租赁期一年以上的固定车位上安装充电设施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根据《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第五条规定,“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鼓励通过在居民区配建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
2、那么对于没有固定停车位的小区用户怎么办?电动汽车车主怕没位置充电,怎么办?
国家和地方也都提出了方案,即根据小区的具体实施条件,可以在“公共停车位”安装“公共专用充电桩”,为小区全体业主提供充电服务。

3、自用充电设施安装位置不会引发公共安全问题,安全配套设施齐全,安全责任明确。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所引起的诸如火灾、漏电等公共安全问题以及责任、解决方案需在住宅小区内以通告的形式告知全体居民,并普及安全防范措施。以最常见的火灾为例,由于电动汽车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全国各地频发由于电动汽车充电而引起的汽车或者充电桩的自燃现象,由于这种带有电池特性的失火,所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普通的灭火方式,比如居民最常见的反应是用水灭火或者用小区的泡沫灭火器灭火,这些措施不但无法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且会使火势变大,甚至由于其导电性产生大面积漏电现象,后果非常严重,而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采用黄沙等材料来覆盖。大多数住宅小区的物业,并未注意到此类安全问题,甚至对这类安全隐患如何处理不知晓,极易由一次火灾以及救火不当而引起二次灾害。
车主们最好事先跟物业明确责任问题。
4、使用自用充电设施的电动汽车不占用小区公共区域和消防通道。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七章规定消防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0m,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等。实际的情况是,部分小区的充电桩安装在公共活动区域和消防通道处,车辆充完电后也未及时移位到其他停车位。
简言之,电动汽车车主都可以申请在自家小区安装充电桩,但要符合防火规范、消防规范;没有固定车位的车主不占充电车位,充好电及时移走;物业公布承担的责任范围,做到事前宣告,加强管理。
啸谈:作者这篇文章刚写完,正巧上海交通委公开了《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大家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征求稿对居住小区建设充电桩提出了以下要求:“对于新建地块,原则上新建住宅充电泊位应按照总停车位的100%建设或者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包括预留充电设施、管线桥架、配电设施、电表箱安装位臵及用地。对于已建地块,鼓励物业联合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充电设施;对于小区内可能出现的一桩多车情况,鼓励通过充电泊位分时共享等方式,满足多辆新能源乘用车的充电需求;停车位选址应满足充电设施安装的空间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其他工程的施工难度;对部分实施条件较为困难的居住区,宜积极在地块周边1公里范围内发展公用充电设施,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
“积极推进住宅小区按照桩随车走的原则建设自用充电设施。对于有自有产权车位或长期租赁车位的用户,优先考虑结合停车位建设充电桩,鼓励在已建住宅小区公共停车位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开展机械式和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对于实施条件较为困难的居住区,积极在小区周边发展公用充电设施予以补足。”
————————————
分享最新交通资讯
交流互动热点话题
关注啸谈阡陌
关注交通·科技·人·生活